所在位置:首页 > 圣经教义 > 《救恩出于耶和华》约翰.傅瑞姆(M.John M.Frame1) 著)
 
第十章 耶稣基督是谁

  耶稣基督,上帝永恒的儿子,既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他是一个位格,神人二性。这两性存在,“不混淆、不改变、不可分”。(迦克墩信经)

  我们已经看到,上帝所有的恩约都是聚焦在基督身上的。基督是我们的主,救我们脱离罪的救主。所以我们现在聚焦来看基督――他是谁,他为我们做了什么――这个问题极其重要。我们讨论他是谁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讨论基督的位格。我们讨论他做了什么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讨论他的工作。所以很多神学书和神学文章提到基督的位格与工作。在这一章我们要主要讨论他的位格,在十一章我们要讨论他的工作。

 

  迦克墩信经

  教会在451年召开的迦克墩会议上发表了一条声明,表明了它对基督位格的正式立场。这条声明的基本信息就是,基督在一个位格之内拥有二性,神性和人性。你的本性就是你实在、真实是谁,就是你的本质,你的实质。

  也可以把你的本性描述成一套使你成为你现在这个样子的属性。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人的本质就是理性动物。正如我们在第七章看到的那样,圣经说明人的本质就是上帝的形象样式。

  (本站:人有灵魂和肉体两部分组成,这两样组成完整的人,人也有人格。而耶稣基督是神人二性,联合于圣子一位格里。)

  迦克墩信经说耶稣基督本质是上帝,按本性来说是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位。这就是他实在和真实的所是。但耶稣基督也是人。这也是他的本性,他的本质,他实在和真实的所是。他是完全和完整的上帝,完全和完整的人。

  任何是上帝本质的事情也适用的耶稣身上,任何是人本质的事情也适用在耶稣身上。[1]

  很难理解这两个陈述是怎么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怎么可能有这样一位既是真正的上帝,又是真正的人?看起来上帝是非物质的,人是物质的;上帝不能受苦,人可以受苦。怎么可能有一位,两样都是呢?但是,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这就是圣经教导的;耶稣基督既是按本性是上帝,按本性也是人。也许这样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没有身体的上帝,在耶稣基督身上亲自取了一个身体。不能受苦的上帝,在基督里自己取了一种人性,在当中祂能受苦。

  这里所讲的并不是上帝与人变得混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第三种的实在,或者上帝性变成的人性,或者反过来人性变成神性。迦克墩信经否认上述的这种观点,它说这两性共存,没有混合、没有改变、也不能分离。在这里它保持了上帝与人之间的分别。就算在上帝与人最亲密联合在一起的耶稣基督里,上帝也没有变成人,人也没有变成上帝(如一些邪教分子所言),他们也没有合并成为一种第三样的事情。耶稣的二性是彼此不同共存在并联合在圣子一位格里。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认为耶稣是两种位格,一种上帝的位格,一种人的位格,在同一个身体里存在。因为反映圣经教导的迦克墩信经说,尽管耶稣有二性,他却是一个位格,即圣子位格。正如我们曾经看过的那样,这两性不混淆,不改变。但它们也不分开或分离。耶稣在一个位格里行事说话。

  所以请记住这个方程式:两本性,一位格。我们在第三章思想三位一体的问题时,我们认识到在三位一体里有三个位格,一个本性或本质。在这里我们有一个相似但又不同,多少是掉转过来的表达方式。在耶稣基督里有两性,但只有一个位格。在本章余下的地方,我们要思想耶稣的神性,然后看他的人性,然后看这两个本性在他一个位格中的联合。

 

  基督的神性

  圣经教导说耶稣是真实的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位。它用各样不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陈述这个奇妙事实。人有时认为基督神性的教义,也就是说耶稣是上帝这个事实,只是建立在富有争议的几处经文之上。但我要帮助你看到(尽管我一定要非常简要地归纳这论证),这个教义是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圣经中的。它是遍布四处的,几乎在新约圣经的每一页上,它都以一种或另外一种的方式表现出来。

  只要想象一下:耶稣长大成人,是加利利的一位木匠。然后当他大约三十岁的时候,他开始像一位犹太拉比一样教导人。他的门徒都是犹太人,他们从小就得到教导,认为只有一位上帝,他们应当唯独敬拜上帝。他们绝不可敬拜偶像,肯定绝不可敬拜一位仅仅是人的人。不知道怎么搞的,在接下来的大约三年时间里,所有这些犹太人门徒,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人,都相信了耶稣是上帝,作为上帝,配得接受敬拜。他们都非常了解他,知道他是一个人,与他同行、交谈,与他吃饭;然而他们最后都来敬拜他。这是一件相当奇妙的事。

  或许在这一切当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些写新约圣经的耶稣的门徒很少为着基督的上帝性进行争辩。他们不需要这样做,因为整个基督徒群体都认同耶稣是上帝。初期的基督徒常常是一群好争论的人。他们为着一些事情展开争论,我们将会看到,其中一些这样的事情对于福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从新约圣经可以看到,他们从来没有因着基督的神性彼此争论过。

  所以我们看新约圣经是如何把基督的神性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在那些没有教导这个教义,或者没有为此展开辩论的经文中也是如此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很有意思。例如看耶稣的教导是如何以自我为中心。耶稣不像任何其他的宗教教师那样,他让人看他是得救的道路:“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约12:48);“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约11:25);“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参见太5:11-12,17; 7:21-29; 11:25-27; 13:41; 16:27-28;24:31;25:31-46)。当那位富有的年轻长官官问耶稣他怎样才能得救,耶稣说:“来跟从我”(太19:21;参见4:19; 8:22;16:24;约10:27;12:26;等)。尽管他是强烈赞成第五条诫命(可7:11),他却说人当尊荣他,超过十诫中的的尊荣自己的父母(太10:37;路14:26)。这样的教训听起来根本就不谦卑,除非我们相信耶稣远远超过一个仅仅的人。

  然而这一点很清楚,这是新约圣经作者确认的。

  从反面来讲,耶稣从来没有收回或修改一句话、道歉、为罪悔改、寻求人的意见、或者要人为他自己祷告。

  使徒保罗在为他的使徒职分作辩护的时候,说他不是藉着人的呼召,而是藉着上帝和藉着耶稣基督的呼召作使徒的(加1:1, 10, 12)。他本可以说他不是被随便哪一个人呼召,而是受了那位了不起的耶稣基督的呼召(正如提前2:5所说的那样),他这样说也是对的,因为耶稣是一个真正的人。保罗而是把耶稣放在上帝的那一边:不是藉着人,而是藉着上帝,藉着耶稣基督。他和其他的使徒命令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奉耶稣的名(徒9:16;罗15:30;林后12:10;约叁7)。使徒们这样说,不是为了刻意去教导基督的神性,而是附带作教导,就像在教导其它事情时顺便教导这点一样。很显然,基督的神性按其本身来说在教会中并不起争议。所以,新约圣经的问安(如罗1:7)和祝福(如林后13:14)常常把基督看作是一切属灵福气的源头,把只是从上帝而来的益处归在耶稣身上。

 

  基督,主

  基督神性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这一点:基督是主。还记得上帝的主权是本书的主题。圣经对上帝主要的教导就是上帝是主。主是上帝在盟约中的名字。它告诉我们,上帝是掌管万有,他是带着绝对的权柄说话,他在爱中接纳我们作他的子民。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主也是耶稣基督的名字。也许新约圣经最根本的认信就是“耶稣是主”。罗马书10:9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林前12:3说:“所以我告诉你们,被上帝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保罗在腓立比书2:10-11是指着以赛亚书45:23说的,那节经文说万膝都要向上帝下拜,以他为主,保罗是这样对这句话进行意译的:“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

  希腊文“主”这个词(kyrios)有时可以用在普通人身上;但是很清楚,耶稣是在一种非常特别意义上的主,这种意义只是适用在上帝身上。在耶稣的年代,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本,通常用这个词来指耶和华,上帝。在几处经文中,旧约圣经盼望一位拯救者,救主的降临,他的名称是主,如诗110:1和耶23:5-6。新约圣经常常引用把上帝称为主的旧约经文,以此用在耶稣身上。(参见赛40:3和太3:3;诗8:2和太21:16;赛6:1-10和太13:14-15;玛3:1和路1:76,等。)

  耶稣是主,还是婴孩的时候就是主。伊利莎白称马利亚是“我主的母”(路1:43)。耶稣是安息日的主(可2:28),在犹太人的世界里,这是很特别的称号。安息日是主、我们的上帝的安息日(出20:9-10;赛58:13)。但是耶稣说,他作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这宣告令人惊奇。我们称之为“怀疑的多马”的那一位门徒,在面对复活的荣耀的耶稣基督时惊呼,“我的主,我的上帝!”(约20:28)耶稣是“万有的主”(徒10:36;参见罗10:12,在这里是指上帝说的)。

  保罗经常用“主”这个词来指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林前8:6;12:4-6;林后13:14;弗4:4-6),也指耶稣高升加增的阶段:他的复活、得高举、升天和最终的荣耀(罗1:4; 14:9;参见林前15:25-28;来10:12-13)。在约翰福音中,耶稣引用了出埃及记第3章所讲的主权的根本含义:主是“我是”。所以他说,“我是”生命的粮(约6:35, 48, 51),复活与生命(11:24-25),道路、真理与生命(14:6);请比较约8:12,10:7-11,15:1。[2]最击中要害的是,他在约8:56-58对犹太人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是自有永有,而不是“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曾经有。”

  如果这样说,这本身也是一句强而有力的宣告,说的是耶稣在万有以先已经存在,在他降生在世上之前已经活着,甚至在亚伯拉罕那个时代之前,他已经活着。但他说得更多:在有亚伯拉罕之前,“就有了我”(“我是”),把出3:14上帝那奥秘、神圣的名用在他自己身上。犹太人很清楚他在说什么,所以他们拿起石头要把他杀死。

 

  上帝的儿子

  我认为“主”这个称号是新约圣经对基督神性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但圣经还有更多的表达方式。新约圣经用在耶稣身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称呼就是“上帝的儿子”。像主一样,这个称号可以用在有限的被造物身上:如天使(伯1:6,2:1;诗29:1,89:6),君王(撒下7:14;诗89:26-27),祭司(玛1:6),以色列(申14:1),亚当(路3:38),所有的人(徒17:28),还有我们这些相信的人:我们在耶稣里是上帝的儿子(太5:9;约1:12;罗8:14-16;等)。但耶稣是独一无二的子;他是在一个无任何人能与之相比的方面作上帝的儿子。圣经说他是上帝的那一位儿子(路1:31-32;约1:34;约壹5:20),是上帝他自己的儿子(罗8:3, 32;参见约5:18),那一位独生子(约3:16)。作为子,他超越天使(来1:5)。我们是依靠他为儿子的身份作上帝的儿女:我们是藉着上帝的儿子耶稣,才能成为上帝的儿女。正如约1:12所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

  子是王的称号。上帝是大君王,他的子分享他的统治。所以它的含义是和主这个称号重叠的。“主”强调的是基督与他百姓的关系,他是盟约的头;“子”强调的是他与他的父的关系。父所做的,耶稣也做,分享父的知识、爱、能力和特权(约5:18-23)。

 

  基 督

  另外一种重要的称号就是“基督”这个词本身了。“基督”这个词出于希腊文,等同于希伯来文的“弥赛亚”,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受膏者”。在旧约,先知、祭司和君王是被油膏抹,象征圣灵为他们的事奉赐下的恩赐。

  犹太人期望上帝要派遣一位弥赛亚,他就像大卫一样,是一位伟大的君王,要解救以色列脱离罗马人,重建以色列,使之成为大国。旧约圣经很少使用“弥赛亚”这个词(诗2:2;但9:25-26)[3],但它确实教导说,上帝要赐下一位出于大卫家,但比大卫更伟大的君王(诗45:6; 59:15-17;弥5:2;亚2:8-11;9:9-17)。它教导说,弥赛亚的临到也是上帝亲自的临到。

  在诗110:1-2我们看到:
  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耶和华必使你从锡安伸出能力的杖来。你要在你仇敌中掌权。”

  在赛9:6我们看到:
  因为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所以,基督这个称号也是把耶稣看作是上帝。

 

  上 帝

  也有一些经文是用“上帝”这个词来讲论耶稣基督的。最出名的经文是约1:1:“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我们从14节可以看到,“道”这个词在这里是指耶稣,因为14节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所以约1:1是教导在太初的时候,耶稣与上帝同在,他自己就是上帝。

  耶和华见证会和古代的亚流派一样,辩论说这里的“道就是上帝”应该翻译作“道就是一位神”,意思说耶稣基督比真神他自己要小一点。他们鼓吹这里“神”有被减缩的含义,因为他们指出,在希腊文这个词是不带限定的定冠词。但这种论证表明他们对希腊文语法极大的无知。“神”这个词在新约圣经常常指在最完全意义上的神,并没有使用一个限定的定冠词(可12:27;路20:38;约8:54;罗8:33;腓2:13;来11:16)。在约翰福音第1章本身,这样的例子就有三个:6,13和18节。在这些经文中,“神”并没有与限定定冠词连用,没有人能说在这里使用的“神”是被减缩含义的“神”。

  新约圣经还有其它地方,是直接称耶稣作“上帝”的。英王钦定版约1:18他被称作“独生的上帝”。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多马见到复活的基督,说道:“我的主,我的上帝!”也请参照诗45:6,赛7:14和9:6,徒20:28,罗9:5,提前3:15-16,帖后1:12,多2:13及彼后1:1,在这些经文中,“上帝”这个词指的是耶稣。西2:9讲得更清楚:“上帝本性一切的丰盛”是居住在基督里的。我敦促你查看这些经文,让你自己为之惊叹。请记住,写这些经文的人是相信独一神论的犹太人,他们终于相信有一个人是上帝,是值得敬拜的。

  在上面引用的经文中,有十二段经文,当中“上帝”这个词是用在基督身上的。人有时候觉得奇怪,为什么没有更多的经文这样说。但请记住,尽管在新约圣经耶稣很少被称作上帝,但有很多很多次他被称作主。不管怎么说,“主”这个词都比“神”这个词更强调神性。“主”是耶和华的圣名,是在燃烧的荆棘中神向摩西启示的名字。“神”也是一种重要的词,但在圣经中它的用途更广泛,它即可以指真神,也可以指假神。当“主”用来指耶和华的时候,它只是指那一位真神。另外,“主”是上帝宝贵的立约之名,是与他的百姓建立亲密的盟约关系的那一位的名字。对于第一世纪的犹太人来说,这是那最大、最奇妙的事实:就是盟约的主来住在耶稣这个人当中,为他的百姓死,又复活了。

 

  其它称号

  基督还有其它的称号,是表明或提示他的神性的。例如,我们很容易认为“人子”这个称号表明耶稣的人性,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表明耶稣的人性。但从但以理书第7章,你会得到一个相当不同的印象,在当中人子是一位充满荣耀的来自天上的人物,在上帝面前作圣徒的代表,代表上帝作为主掌管人类。新约圣经的作者发展了这些观点。人子有权柄赦罪(可2:5-10)。他为他的百姓受苦、死亡(太8:20;可8:31),被埋葬(太12:40),从死里复活(可8:31; 9:9, 31;10:34),在荣耀中再来(太16:27)。所以人子是人,但也有上帝的能力与特权,他作为主统治所有的人。

  耶稣也是上帝的道(约1:1-14;西1:15-18;来1:2-4;启19:13)。正如我们在第4章看过的,上帝的道在诗篇中是上帝,是敬拜的对象。耶稣也是上帝的形象,远远高于我们都具有上帝的形象样式这个意义(林后4:4;西1:15-20;来1:3)。他是救主,我们从以赛亚书中看到,只有上帝才是救主;所以救主是一种上帝的称号(赛43:11, 45:15,21; 47:4; 49:26;参见路2:11;约4:42;徒5:31; 13:23;弗5:23)。他是那圣者(王下19:22;诗71:22; 89:18-19;赛1:4,在以赛亚书中反复出现;可1:24;路4:34;徒2:27; 13:35),阿拉法和俄梅戛(赛44:6;启1:8,17-18; 2:8; 21:6; 22:13)。他有在圣经中于上帝联系在一起的形象:牧者、磐石、君王、审判者、新郎、那狮子和那光。

 

  上帝的属性

  另外,耶稣有上帝的属性。我们在第一和第二章看的每一种属性,耶稣都有,圣经花大力气说明,这些属性在耶稣身上是独特的。例如,尽管上帝命令人要彼此相爱,但耶稣的爱就是爱的定义本身。他献上的赎罪祭独特地界定了上帝的爱(约15:13-14;弗5:2, 25;约壹3:16;启l:5)。对于怜悯(太9:6; 14:14),和平(赛9:6),义(徒3:14; 7:52; 22:14;雅5:6)和圣洁(可1:24)来说也是如此。耶稣有一个很令人感到惊奇的属性,就是他的无罪。想象一下,你和某些人保持亲密的友情有三年之久,到了最后,你不能说他们做了任何错事。但耶稣的门徒说耶稣是绝对无罪的,他的敌人也不能反驳他们(约8:46;林后5:21;来4:15; 7:26;彼前1:22;约壹3:5)。

  耶稣是全知(约4:16-19,29)。他知道人心(太9:4; 12:25;约1:47; 2:24-25; 21:17;启2:23),他知道未来(太8:11; 16:21; 26:24;可8:31;路9:22;约13:38; 21:18-19)。他认识父,正如父认识他一样(太11:25-27;路10:22;约10:15)。所以他就是真理,确实,他就是真理这定义本身(约1:14; 14:6;约壹5:20)。

  耶稣是智慧;保罗甚至说耶稣成为了我们的智慧(林前1:24, 30;西2:3)。他是永恒的(约1:1; 3:13; 8:58;启1:8; 11, 18);不变(来1:8, 10, 12;在诗篇102中身为耶和华不变,参见来13:8);满有荣耀(赛4:2;路13:17;约1:14;2:11; 12:41; 14:19;17:24);他正是荣耀的主,这肯定是另外一种上帝的称呼(林前2:8;参见雅2:1)。

 

  上帝的作为

  耶稣行上帝的作为,只有上帝才能做的事。事实上,约5:19告诉我们父所做的事,耶稣也做。这包括了创造(约1:3;来1:2-3;西1:15-16)[4],护理(西1:17,来1:3)[5]和神迹。令人惊奇的是,正如我们前面看过的那样,这也包括了赦罪。耶稣不仅赦免得罪他的罪,还赦免得罪第三方和得罪上帝的罪(可2:5-7;路5:21;徒5:31; 7:60;13:38;西3:13)。犹太人惊奇,除了上帝他自己以外,还有谁能赦免这样的罪呢?耶稣作为上帝,是最终审判活人和死人的那一位(太7:21-23;约5:22,徒17:31;林前4:4; 11:32;帖前4:6;帖后1:8-9;提后4:8;启2:23; 19:11)。

 

  敬拜的对象

  关于圣经对耶稣的描写,其中一个最令人感到惊奇的地方,就是他从人那里接受敬拜,配得敬拜(见太28:9,17;约5:23; 9:35-38;腓2:10),他甚至接受配得天使的敬拜(来1:6)。请记住,第一条诫命说,人只能敬拜上帝。但新约圣经包含了对耶稣的敬拜赞美诗歌,例如“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的”(启5:12;参见7:10)。正如在创4:26,赛特的家族呼求耶和华的名,同样基督徒就是呼求主耶稣名的人(林前1:2;西3:17)。他们向耶稣祈求(徒7:59-60;罗10:12;林后12:8),他们奉耶稣的名向父祷告(约14:13-14)。这就是说,耶稣是我们敬拜的对象,我们信心的对象(约3:15-16; 6:29; 8:24;16:9,等。)我们相信上帝,我们也相信他(约12:44; 14:1)。没有别的名我们靠着可以得救(徒4:12)。

  在更广阔的敬拜意义上(罗12:1-2),耶稣要求跟从他的人要完全委身(太10:35-37; 16:24-26)。只有上帝才能这样要求人。
我们可以举出一条又一条圣经证明耶稣神性的例子。威尔斯(David Wells)提到,有三十处经文是表明基督具有上帝的属性、作为和称号的[6],我们在这里只是开始发掘这个主题的表面而已。

 

  难解的经文

  尽管如此,在新约圣经成书之后,基督的神性就成了一个富有争议的教义。正如我们提过的,亚流派,耶和华见证人和其他人都尝试歪曲如约翰福音1章1节这样清楚见证基督神性的经文。一些人也尝试寻找一些经文来反对基督的神性。他们引用为数极少的经文,就算我们不能解释这些经文,鉴于支持意见另一方的经文是如此众多,过分看重这些经文也是不明智的。但至少我们应该有所准备,对某些圣经经文提进行论证。

  其中一处这样的经文就是箴8:22,神的智慧宣告,“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那些怀疑基督的神性的人说,“智慧”(12节)是基督的一种称号,qanah(翻译作“有”的这个词)可以是指“制造”或“创造”,这就使得耶稣基督成了受造的。你能看出这是牵强附会。箴言第八章是诗歌体的论述,不是一篇神学性的论文。我们不应当把这一段讲的智慧与基督的关系坚持理解到极细的程度。但如果我们真的要坚持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要留意的是,智慧不是象字面意义上说的那样创造出来的。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他就必然要在没有智慧的时候,不明智地把智慧创造出来,这是根本讲不通的。另外,在上下文中,qanah最自然的意思就是“得到”或“有”,而不是“创造”。在箴言中,其中一个最常见的劝勉就是我们应该要“得智慧”(4:5,7; 16:16; 17:16);这一节经文表明上帝是“有智慧”的那一位。

  本站:作者讲得很好,这里所讲的“就有了我”是讲基督的神性方面,原文也是“造”字,但原文有三种语言所写,在讲述神自己的事情时,都是主动词、关身语态,包括“取了”、道“成了”肉身。箴言这段经文也是受造论者常引用来作为他们基督人性受造理论的证据,但他们却又故意回避整本圣经更多更有力证明基督人性方面的经文,如圣经原文对“取了”、道“成了”肉身等,原文用词都是主动词、关身语态,然而他们却回避不解释,硬生生用中文翻译成“造”,意思是道“造”了肉身,道“造”了人性……,大家要警惕和小心受造论者的思想。)

  另外一节“有问题的经文”就是可10:18,在其中那财主称耶稣是良善的,耶稣对他说,只有上帝才是良善的。耶稣在这里是否认他自己的良善和神性吗?不是的。他是在向这位财主发出挑战,让他比现在更认真来思想关于良善的问题,不要再如此随便地到处使用这个词。最终耶稣要让他看到,他这个有钱人是一个罪人,耶稣的良善不仅仅是人的良善。

  很多人引用约14:28和其它在某种含义上表明父比耶稣“更大”的经文。但父可以在几个方面更大,而不会减损耶稣的神性。在耶稣降卑期间,父比耶稣更大。在这一段时期内,耶稣是父的仆人,他只按照父的旨意行,祷告求父加力量。在这里耶稣表明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怎样的,就是应该顺服上帝。他升天,这给他带来更完全的能力与权柄。另外,尽管三位一体的三个位格都同样是上帝,同样充满权力和荣耀,但在某种充满奥秘的意义上,父是“第一”位,按此,由他派子和圣灵来完成他们在世上的工作,这是合适的。请复习我们在第三章对永恒的生出所作的讨论。

  在约17:3耶稣表明父是“独一的真神”。是否他就是按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否认他不是真神?肯定不是。圣经经常用这样的说法把耶和华与列国的假神作对比,而不是与他自己的独生子作对比。

  在林前8:6,保罗把作为“主”的耶稣和“一位神”,就是父分别开来。他在这里是否也在否认耶稣不是上帝?根本不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对保罗来说,神和主都是上帝的称号。保罗通常使用这些用语来区分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也请留意,在这一节经文中,上帝和主都是敬拜的对象,万物的创造者,是被赎生命的创始者。

  在西1:15和1:18,耶稣被称为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和“从死里首先复生的”。“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是否表明他也是被造的?不是。理由有几个。首先,在这一段经文里,耶稣是创造主,而不是被造物中的一位。第二,圣经中的“首生”通常是指地位和权柄,而不是出生的时间。大卫是“长子”,尽管他是在家中是更年轻的(诗89:27)。第三,“首生的”,这似乎是初期基督徒对基督常用的称呼(罗8:29;来12:23),这是根据他的复活说的(西1:18)。正如第二个理由一样,它表明的是首位和权柄,并非任何种类的从属关系。

 

  为什么基督的神性如此重要

  我们救恩的中保应当是上帝[7],了解这一点很重要。除非我们的救主是上帝,否这我们就没有指望。是基督的神性,在他整个可怕的受苦过程中支持着他,赋予他的受苦价值和权能,使他作成的拯救成为确定。正如上帝藉着以赛亚所说的(43:11),只有主能救我们脱离我们最可怕的苦境。只有主才能作救主。正如约拿所说,救恩出于主耶和华(拿2:9)。

 

  基督的人性

  同样要紧的是,救赎主一定要是人[8]。希伯来书第2章强调了这一点。耶稣成就了诗篇第8篇讲的人的荣耀。耶稣称我们为弟兄(来2:11)、儿女(2:13)也不以为耻。他与我们同有血肉之体,使他能击败死亡。

  作者说:“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2:17-18)。后来他说,因为耶稣是人,他能同情我们的软弱,因为他“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4:15)。

  在最初期的教会中,耶稣的人性实际是比他的神性更富争议。幻影派(Docetists)也许受到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的影响,教导说耶稣只是“看上去”有一个实在的身体(幻影派这个词出自希腊文“看上去”这个单词。)很明显,在他们看来物质是邪恶的;所以如果上帝取了一个身体,他就是使自己不再成为上帝了。但是圣经教导说,上帝创造了物质世界,这物质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是好的,尽管人的堕落已经给这世界带来咒诅。确实,人的身体是好的。它有上帝的形象样式。所以,耶稣不仅取了一个真实的人的身体,而且他的复活还是实在的复活、身体的复活。他的再来也是身体的再来,每一个人都要看见他(启1:7)。他要让我们的身体从坟墓里复活。请记住:我们最终的盼望不是死后在身体之外活着。我们最终的盼望就是在新天新地里与我们的身体重新联合(启21:1)。所以使徒约翰强烈谴责了幻影说:“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上帝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上帝的灵来。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上帝。这是敌基督者的灵。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现在已经在世上了。”(约壹4:2-3)。

  耶稣通过圣灵在童贞女马利亚腹中感孕的时候,他就成了一个真实的人(太1:18;路1:34-35;参见赛7:14),并在九个月后他经历了实实在在的出生。作为一个人,他会饥饿(太4:2),口渴(约19:28),疲倦(约4:6),当然也受苦、死亡。他也有完全的人的思想。他的智慧增长(路2:52),尽管不知道他再来的时候(可13:32)。在情感方面,他心里忧愁(约12:27; 13:21),忧伤(太26:38;约11:35;来5:7)。他有时候会感到惊奇(太8:10)。他是确实受到试探(太4;来4:15),尽管上帝自己不能受试探(雅1:13)。

  这些论述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问题。我们问,神人怎么可能有不知道的事?或者,他作为上帝,已经是完全的智慧,他怎么可能在智慧上增长?但这是关于两性似是而非的问题。在每一点上,他既是人也是上帝。作为人,他在智慧上增长;作为上帝,他是全然智慧。这难以理解,但无论怎样难以理解,事实仍是作为人,他在力量上增长,作为上帝他有一切的能力。他饥饿、口渴、受苦,但他有能力可以命令上帝的天使做他要做的任何事情。这难以理解,但那是因为,要在心理上理解既有神性又有人性是什么样的,这是不可能的。

  耶稣真的能受试探吗?作为上帝,他不能受试探,因为上帝不能受试探(雅1:13)。但作为人,他看见了罪的诱惑,经历了他自己肉体的软弱。正如亚当原本无罪,但“能犯罪”,耶稣的人性也是如此。正如夏娃看那禁果,看见它是悦人眼目,同样耶稣看见罪的吸引。他挣扎,但他没有让步。有人认为,除非人至少在某些时候向试探作让步,否则人就不是真正受到试探。但是格鲁登[9]说得更有智慧,他指出除非人拒绝试探,否则人就没有真正感受到试探完全的威力。一些人只是经过短暂的时间就向试探投降,其他人坚持得更久一些。但是耶稣接受撒但所能发出的一切试探,最终说不。所以,他像任何人一样感受到试探(也许感受得更多),但他却没有犯罪。

 

  基督的二性联合

  耶稣神性和人性在他一个位格之内的联合被称作他的二性联合(hypostatic union)。Hypostatic这个词源自希腊文,常常被翻译为“位格”。所以二性联合就是耶稣的神人二性在位格上的联合。

  正如我们前面看过的那样,迦克墩信经说耶稣在一个位格内有两个完全的本性。它使用了四个被翻译为“不”的副词: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有一群异端教导说,耶稣只有一个本性,因为他的神性和人性是混合在一起,混乱了,或者彼此变成了对方。他们被称为基督一性论派,这个词是从意思是“一性”的词演化出来的。

  另外一群异端认为耶稣其实就像两个位格在一个身体中活动一样。他们被称为涅斯多留派,尽管涅斯多留本人很有可能并不相信这种异端说法。肯定的是,耶稣的一些作为是更反映出他的神性(如行神迹),其它的则更反映出他的人性(好像饥饿和口渴)。但请记住,他的作为不是出于一种本性的作为,而是出于一个位格的作为。本性不做任何事情,做事的是位格。耶稣行神迹的时候,行这神迹的是他的位格。当他受苦的时候,受苦的是他的位格。这位格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道成肉身,具有人性。所以,在一种真实的意义上,是上帝,一个既是上帝又是人的位格,饥渴、为我们受苦和为我们死。

  关于基督二性联合的另外一场争议和“属性的传递”(communication idiomatum)有关。这也和耶稣二性彼此的关系,以及他的二性与他位格的关系有关。耶稣的神性包括上帝的属性,比如全知和全能。他的人性包括人的属性,如软弱和暂时性。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要理解这些是怎样在一个位格中联合在一起,这是很困难的。路德宗说它们是以一种联合的方式联合在一起的,因为上帝的属性变更人的属性,反之亦然,换言之,他的二性是彼此改变的。例如,就是这样,耶稣的身体是全在的。他的身体是人的身体,但因为他也有全在这上帝的属性,他的身体就不可能是一个普通的人的身体,它必然是有一种上帝的属性的身体。这非常切合路德宗认为耶稣实际的身体,与主的晚餐中的饼和杯一起,在主的晚餐中的饼和杯之下存在的观点。

  改革宗神学家回应说,路德宗的这种观点是混淆了基督的二性,违背了迦克墩信经。他们认为按照路德宗的观点,就不存在创造主和被造物之间清楚的分别,身体就变成上帝了。

  改革宗尝试用一种不同的方法表明二性是怎样联合在一起的。他们说神性并不改变人性,人性也不改变神性,而是耶稣的位格有神性和人性的一切属性。不是说他的肉体全在,而是他按他自己属神的方式全在。有时候耶稣的作为主要反映出他的人性,有时主要反映出他的神性,但是他的位格既是全知,也有所不知,既是全能也是软弱,等等等等。他的身体不是全在的,而是位于一个叫天堂的地方,所以它并非在圣餐中实际存在。

  路德宗认为这种看法是把基督的二性分隔得太开。所以路德宗有时候指责改革宗是涅斯多留派,而改革宗则指责路德宗在这具体的问题上是基督一性论派。

  但基督的二性联合肯定是信仰其中一个最大的奥秘,对这奥秘,我们没有一个人可能会理解得非常透彻。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成为耶稣才行,而我们并不是耶稣。但是我们能感恩,子神取了一个真正的人性,好背负我们的罪,使东离西有多远,罪过就离我们有多远。

  本站:迦克墩信经又是受造论者们的另一个死穴,近期有一批极端者们想要修改大公信经信条,其实他们已经做了,把迦克墩信经里加上“基督的人性总是受造的”这句,实为可耻行为,离经叛道!迦克墩信经,包括历代大公信条信经没有一个讨论基督人性的起源或叫怎么来的问题,只是为了针对当时的异端曲解圣经的问题,对基督的人性本质、属性进行了讨论和定义,这一点本站也是完全赞同和认信的。当今基督人性所争议的焦点乃是道成了肉身的起源问题,因此,众信徒要格外警醒一些受造论者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转移焦点的行为,就是为基督人性是受造的背书。)

 

注释:
[1]尽管我们有时候说罪是一种“罪性”,但它却不是人基本实质的一部分。正如我们在第7和第8章看到的那样,为了成为人,我们并不需要变成罪人。我们基本的实质乃是上帝的形象样式。
[2]也请注意约4:26;8:24,28;13:19;18:5-6,在其中耶稣说:“我是他。”希腊文省略了“他”,这是很自然的。但是18:5-6记载的事件表明,这里和其他的经文一样,可能是指向出3:14。
[3]作“受膏者”,译者注。
[4]按照赛40:26;44:24;45:7,12,创造是唯独上帝能行的作为。
[5]护理也是上帝特有的作为(诗22:28;36:6-9;47:2)。
[6]大卫.威尔斯,《基督的位格》(Westchester,IL:Crossway,1984),64-65页。
[7]参见韦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38问。
[8]参见韦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39问。
[9]格鲁登,《系统神学》(Grand Rapids:Zondervan,1994),539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