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频道 | 经典著作 | 圣经教义 | 释经研经 | 创造VS进化 | 奉献圣工 改革宗GAIGEZONG.COM
 
《何谓重生?》司布尔(R.C.Sproul)/著 乔兰山以妲/译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罪人必须重生

我曾经与一位声称自己想更多了解基督教信仰的男士交谈,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基督徒,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基督教的事。但是,他还谨慎地说道:“我不想变成一个重生的基督徒。”

我听到这时,思绪瞬间回到了1976年的总统竞选。当时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以一名重生的基督徒自称;差不多与之同时,查尔斯.科尔森(Charles Colson)——曾经是尼克松总统的参谋,也曾卷入水门事件——被归正归入基督,突然之间,曾经仅仅为教会一小部分人所知的重生一词,变成了一个新闻热门,开始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世俗世界将之借走,然后用到了基督教信仰以外的地方。例如,如果一名棒球运动员在特别糟糕的一年之后迎来表现优异的一年,外界就会说他是一名“重生”了的球员。

然而在一切的大肆宣传之下,重生一词的真正含义却变得模糊不明。结果带来了许多困惑,甚至在教会中都是如此,对重生的严格定义产生了疑问。于是,这本小册子就有了这样一个目的,基于《圣经》、神学性地阐明重生到底是什么意思。

开始时我必须强调一点,“重生的基督徒”这一表述,从狭义及技术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排除性质的词。这是因为根据新约圣经,一个人要成为基督徒,首先必须重生(约翰福音3:3-5)。因此,假如一个人已经重生,他或她就是一名基督徒。新约圣经不承认有其他种类的基督徒存在。

此外,重生(bornagain)这一词是神学术语regenerate(译注:regenerate和bornagain都只有一个中文翻译,就是重生)非常常见的同义词。在基督教历史上,我没听说有任何教会没有关于重生的教义。意思是说,西方历史上的每一个基督教团体都对属灵的重生是什么意思发展出了某种观念。这是因为这一观念不是由神学家、解经家或布道家发明的,灵性重生这一观念,是由耶稣的教导而来。既然基督徒声称自己是基督的跟随者,他们自然很有兴趣理解耶稣所说的重生到底是什么意思。

耶稣与尼哥底母的对话

关于耶稣第一次对这一主题的教导的记录,出现在约翰福音第三章里。我想慢慢来看这段经文,以便我们能为接下去关于重生的讨论打下一个牢固的根基。

约翰写道:“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第1-2节上)。约翰立刻就向我们介绍了尼哥底母是谁,告诉我们有关他背景的两件事:第一,他是个法利赛人;第二,他是犹太人的官。法利赛人是一个保守的宗派,以严苛恪守律法著称;“犹太人的官”则是以色列的宗教权威。当时犹太人处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被罗马官员管治,然而,以色列的宗教权柄却掌握在当时的犹太公会手中。公会由七十人组成,这些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美国议员或罗马天主教会的主教。当约翰说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时,他是在明显地暗示尼哥底母是公会的一员。不是所有的法利赛人都是公会成员,但是部分公会成员是法利赛人。所以尼哥底母是一个博学有权的人,受过很高的神学训练。

尼哥底母夜间来见耶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怀疑尼哥底母有点紧张,他不想被公开看到与耶稣在一起。尽管耶稣在群众中很有名,但是在宗教权威间他却是一个可疑的对象。所以他第一次见耶稣就小心翼翼。

但是,他带来的话倒是动听:“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第2节)。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个犹太领袖称耶稣为拉比,用只有神学家能享受的尊称来称呼他。尼哥底母认出了耶稣是神的话的可信教师,并且因着耶稣所行的神迹的缘故,他接着说至少有一些犹太领袖认出了耶稣是神差遣的教师。这一态度与当时的法利赛人群体对耶稣的态度是相当有别的,法利赛人对耶稣没有这么积极的看法。事实上,他们把耶稣所行的神迹归为是撒旦的能力(马太福音12:22-32)。但是这一个法利赛人拒绝做出如此可怕的裁判,不但如此,他还赞美耶稣,他是在说:“耶稣,我认出你一定是从神来的教师,因为除非是神在以神迹证实祂的信息,否则没有人能够施展你所展示的如此之大的能力。”

一个必要条件

注意耶稣是怎么回答的,他没有说:“受到你——公会的成员、犹太人的官长这般荣誉的对待我深感荣幸,被如此位高权重的人夸赞实在是太美了。”事实上,耶稣简直像是等不及要尼哥底母停⽌奉承,尼哥底母一陷入沉默,耶稣就以他教导时的一贯风格——略过皮毛直切要害来回应。他对尼哥底母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第3节)。换个表达就是:“尼哥底母,别再谈论次要之事和个人荣誉了,我想要你明白的是下面这点:一个人要想见神的国,有一件事是绝对以及必须要做的。”

在神学以及哲学里,我们喜欢做区分,在这些学科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分,就是我们所称为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之间的区分。一个必要条件指的是一件必须发生的事,以便另一件事能够接着发生。例如,一团火要想着起来,氧气的存在是绝对必须的。如果没有氧气,就不可能点得着火。比较之下,充分条件指的是为了达成一个结果所需要的一切事。氧气不是火的一个充分条件,它对于火是必要的,但是仅有氧气还不足以保障火的结果。没有氧气你点不着火,但是也有可能你有氧气却还是没有火。简单地说,一个必要条件是——缺少了它,想要的结果就不可能发生。

在这一对话中,耶稣给了尼哥底母一个必要条件。尽管不论何时耶稣教导必要条件,我们的耳朵都应该竖起来,但这里却是更加如此,因为这是他清楚宣布的进神的国的一个绝对要求。他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也就是,除非“A”发生,否则“B”不可能发生。你能看出为什么重要了吗?借着这些话,耶稣阐明了进入他的国的必要条件。他打断了这个受过高等神学训练、身为宗教领袖、被以色列同胞又尊敬又赞扬的人的话,用真理给了他当头一棒:“你必须重生。”

这就好比我走进一个牧师的教会,正当他问我神学问题、对我说些友好话之时,我说:“等一下,你都还没见到神的国呢,因为你必须先要重生。”难怪法利赛人对耶稣都那么有敌意。

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一下,如果你没有属灵地重生,你就还不是一个基督徒。要成为一个基督徒,重生是必须的。没有人生来就是基督徒,没有人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也进入了神的国。法利赛人以为他们生下来就生在了神的国里,他们是这么推理的:“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所有对的事我们都去做,我们有摩西的律法。”但是耶稣接着会对他们说:“你们不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你们服侍谁就是谁的子孙”(约翰福音8:39-47)。

耶稣的这一声明有多激进,我简直无法强调足够,听在我们的耳朵里就已经够激进了,然而听在与基督同时代的人耳中还要更激进。

回头想想我的朋友所说的话:“R.C.,我想成为一名基督徒,但是我不想成为一名重生的基督徒。”本质上,他既想要拥有他的蛋糕,又想要把它吃了(译注:意为不可兼得的两者却想要同时得到)。在一切意义上说,他都只不过是在表达:“我想要成为一名基督徒,一名真正的基督徒,但是我不想要成为那种把基督徒身份戴在袖子上、用烦人的传福音路数招人讨厌的人。”他就是这么定义使他感觉不舒服的基督徒团体的,他感觉像教会里那样的风格仅仅局限于“重生的基督徒”。

但是从语言的本质含义上来说,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种。这一种的基督徒会有多种多样的风格,有些礼貌,有些粗鲁;有些安静,有些喧嚷;有些保守,有些没那么保守。但是唯一能进神的国的那种基督徒,就是重生的那种,因为耶稣把重生列为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关于重生我第一件想说明的事,就是它是必须的。

耶稣对重复的使用

使用重复来表示强调时,犹太人有两种方法,耶稣在与尼哥底母的对话中两种都用了。我在《神的圣洁》(The Holiness of God)一书中,借着查考以赛亚书第六章探讨了其中一种方法。 天上神宝座前的撒拉弗轮流颂赞“圣哉,圣哉,圣哉”,我解释了这里重复一个词有什么重要性。 我们看到这种方法在《圣经》中不断的出现,当犹太人想要强调某事时,与其加一个感叹号,或是使用斜体字,他们会做的就是去简单地重复它。

当耶稣引入他的必要条件时,他没有仅仅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相反,他以“我实实在在地”开始,在原文中,就是“阿们,阿们”。 我们英文的 amen就是从这个希伯来词来的,我们常常以阿们结束我们的祷告,如此我们是在说“实在是的”或“诚然是我⼼所愿”。 时不时地,耶稣会在他的教导中注以对阿们的重复,这里就是其中一例。 当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时,他就好比是在说:“你最好在这里标上星号,因为它极其重要。”

在我曾经的神学课堂上我会对学生说:“你们任何时候看见我在黑板上写字,就要在笔记上画上红叉,因为你们可以确定它一定会出现在试卷上。”当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时,也是在表达相同的含义。 当他想表达“这件事非常重要时”,他就会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

这个周日早晨将有成千上万的美国牧师站着说,要想进神的国重生不是必须的。 如果你听到有人这么说,让我先提醒你记住这不是耶稣说的。 当你对重生到底是不是必须的感觉很挣扎时,你就得做出决定了,对基督教会而言,到底谁的话具有至高权威? 教会的主如此说,并且是强调着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犹太人使用重复还有第二种方法,除了重复一个词以外,他们还会将一个特定概念用稍有不同的话语来重复表达。 当使徒保罗警告加拉太人不要离弃圣经的福音时,他对他们说:“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拉太书1: 8)。 然后保罗又加上:“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祂就应当被咒诅”(第9节)。保罗在这里就是使用了犹太人的第二种重复方式,用略微不同的话将同一个要点表达两次。

耶稣做了同样的事,他首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翰福音3:3),尼哥底母回答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 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第4节)。 然后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第5节)。 主对这一关键要求的重复,说明了它有多至关重要。

下面是我从耶稣基督的教导中推演出来的: 一个人除非重生,否则要见神的国或要进入神的国就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就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重生”到底是什么意思? 正如我先前所说,每个教会对重生都有某种教义。 相信我,这些教义不都是相同的。 所有教会都承认重生是进神的国的要求,但是在这一要求是如何达成的以及它涉及到什么上面,却不都有一致的意见。在接下来的⼏章中,我们将转移焦点,仅仅去弄清楚: 当耶稣澄明这一必要条件时,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