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圣经教义 > 《纯正教义:教会如何在神的爱和圣洁中成长》鲍比.杰米森( Bobby Jamieson)著
文章内容 目 录
第一章 纯正教义是为了生活——教会生活

  我一直对地图有种迷恋。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全家出行,我就会坐在后排座位上监视行程,把画布般尺寸大小的《朗德·麦克纳利公路地图集》摊开放在膝盖上,热切地注视着。你可以称我为呆子,但每隔五分钟我还是会问:“我们到那儿了没?”

  当然,纸面地图并非唯一的地图种类。我们都会在头脑中制作地图,来帮助自己完成必须的工作,比如采购副食品、直奔目标的购物、去图书馆还书,所有这些事情还必须在孩子小睡之前完成(或者在做我们喜欢做的事之前完成)。

  我爱冲浪(尽管我目前住在距离海岸极其遥远的肯塔基!),而冲浪的要诀在于抓住合适的浪头。但是,要找到好的浪头很有门道。它们是浪涌方向、大小、间隔(浪与浪之间的距离)、潮流、风、不断变动的沙洲,还有很多因素一起微妙互动的产物。所以,一名专注的冲浪者总是在不断地修正自己头脑中的地图,看看可以在哪里找到最好、最不拥挤的浪头。如果在我的家乡北加州冲浪,头脑中的地图大概会是这样:一个从西北方向过来、10英尺高的浪涌,激起一个正北方向的浪尖,在潮头落下的时候,会在浪的内侧创造出极好的冲浪空间。同时,一个逆向的退潮则会令浪尖从东边开始落下,不过,它也会使浪角上易变的小沙洲出现。当然,得到的回报是一段很好的冲浪历程。尽管寻找行进路线也是乐趣的一部分。

  地图有一个非常实际的作用:帮助你到达想去的地方。事实上,如果你有一张好地图,加上方向感,基本上不会迷路。偶尔妻子驾车行驶方向不明的时候,我会提醒她。我可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但我不会迷路,我很清楚自己在哪里。(杰米森家的男人都有方向感,这一点至少在我们自己中间是出了名的。)

  这是我为何顽固地拒绝使用GPS的原因之一。它是个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替代地图和方向感。地图给你完整的画面。它使你所看到的远远超出高速公路的下一个出口。而使用地图这个动作本身会帮助你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但如果你依赖GPS,你就需要完全仰赖某个名叫“史黛拉”的发自机器的声音,用假装的英国口音告诉你,因为你刚刚错过了一个转弯,接下来她要花几分钟时间“重新规划路线”,在此期间,你还要在公路上盲目地继续行驶。然而,一张地图不仅告诉你要去哪儿,还会告诉你现在正在哪里。

 

  纯正教义是神为基督徒生活预备的行车地图

  我想说的是:神已经给了我们一张过基督徒生活的行车地图,这个地图就是纯正教义。

  从终极意义上说,圣经就是我们的地图,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见诗119:105)。但是,纯正教义只是简单总结了圣经的信息。它综合了圣经关于特定主题的教导,无论该主题是出自圣经还是出自世上的生活。这就好像英语老师论到新词汇时的说法:除非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定义一个词,否则就还没有明白它的含义。你不能用同一个词来定义这个词。教义也是如此,它是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述圣经关于某个特定主题的教导。若我们用自己的话对圣经的内容做了正确、忠实的总结,这教义就是纯正的,就好像在词汇测验中拿到A+一样。在英语课上,如果你正确、完整地复述了词汇的含义,就可以拿到A+。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来定义“纯正教义”呢?有一个不错的定义是这样的:纯正教义是对圣经教导的总结,既忠于圣经又有益于生活。教义中不应含有将我们的意见强加于圣经的成分。相反,它应当是对圣经对某一主题所说内容忠实的总结。它将圣经的教导呈现为一个复杂但协调一致的统一体,这就是为什么我称之为地图。它使整体与各部分联结在一起,也使各部分联结于整体。

  这样,与一切好地图一样,纯正教义也服务于一个十分有用和实际的目的:纯正教义乃是为了生活。教导是为了行动。我们听神话语的教导,目的是要把它活出来。纯正教义不是一个信息档案库,仅仅用于呈现事实。它是一张天路历程的地图,帮助我们从今生走向来世。

  医生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冒很大的风险做出复杂的决定。令好医生做出明智选择的,是他对人体广泛的知识。除非你了解肾脏是什么、它如何工作,否则就无法知道肾脏是否出了问题。因此医生要花费很多年学习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这样他们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有时甚至能够拯救人的生命。

  在某些方面,基督徒的生活与此有相似之处。我们也必须马上做出复杂的决定,有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就像在医疗过程中,在做某些决定时并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依循,所以我们需要智慧。这类智慧的基础,就像医生做出良好判断的基础一样,是建立在知识的根基之上——神在他的圣言中所启示的关乎万事的知识。在圣经中,神告诉我们他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这世界出了什么问题、神如何解决这问题,等等。如果我们要活出神所喜悦的生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

  圣经并不是包罗万象的——有很多真实的事情,圣经并没有提到。但圣经是充分的。神在他的圣言中,将我们得救以及活出他喜悦的生命所必需的事情都告诉了我们(参见彼后1:3)。圣经没有告诉我们怎样做心脏手术,但它真实地将所有人心中的欲望和谎言揭开(参见来4:12-13)。圣经没有告诉我们怎样从伦敦去东京,但它告诉我们如何明智地走在神的道路中,避开魔鬼的网罗(参见西4:5;提后2:26)。

  圣经本身就教导我们,纯正教义是为了生活。在《提多书》2章1节,保罗教导他的同工说:“但你所讲的,总要合乎那纯正的道理。”然后,在接下来的九节中,他描述了教会中的不同人群应当怎样生活和彼此相待:
  1. 老年人要有节制、端庄、自守,在信心、爱心、忍耐上都要纯全无疵(2节)。
  2. 老年妇人举止行动要恭敬,不说谗言,不给酒作奴仆,用善道教训人,好指教少年妇人爱丈夫,爱儿女(3-4节)。
  3. 少年妇人要谨守、贞洁(4-5节)。
  4. 仆人要顺服自己的主人,凡事讨他的喜欢,不可顶撞他,不可私拿东西,要显为忠诚,以致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9-10节)。

  请注意在1节,保罗没有命令提多教导“纯正的教义”,尽管他在这封书信的其他地方确实强调了这一点(参见多1:11,2:7-8)。保罗给提多的命令是教导“合乎”纯正教义的内容——与纯正教义相符、从中流淌出来的东西。提多要教导克里特教会行在纯正教义所指出的道路上。纯正教义勾勒了生活的框架,而他们的生活则要给这框架添上色彩。

  类似地,保罗在《提摩太前书》1章3至5节写道:
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保罗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这样提摩太就可以驳斥那些传讲错误教义的人(3节)。这类假教导只生辩论,并不成就从神而来、与基督教信仰一致的计划——即一种有正确次序的生活(4节)。保罗为何要给提摩太这样一个任务呢?因为,这样做,以弗所的基督徒就能从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中生发出爱来(5节)。纯正的教义引向纯正的信仰、纯正的心和纯正的良心。这些就成了泉源,从中涌流出整全的神所喜悦的生活。纯正教义的目的乃是纯正的生活。正如一位基督徒在四百多年前所说:“神学乃是关于永远过蒙福之生活的科学。[1]”纯正教义是神的路线图,供我们用于在世过忠信的生活。纯正教义告诉你的不仅仅是你在哪里,还有你是谁、神是谁、神如何从罪中拯救我们并使我们能够过讨他喜悦的生活。当我们走过生命中的曲折小巷,纯正教义是最重要的导航设备。所以,出门可别忘了带上它。

 

  纯正教义是为了生活——在教会中的生活

  我小时候,打篮球、玩棒球、踢足球好几年。这些运动我都挺喜欢的,尽管我在每个项目上的水准都十分平庸。而我最喜欢的运动(如果可以算是运动的话),毫无意外的是:冲浪。

  与其他人一起冲浪是很有趣的,尤其是跟朋友和家人,但是,这项活动在本质上是个人性的。一个人坐在冲浪板上,划进一个海浪,站起来,驾着板冲向岸边,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只要这个人的手臂还能坚持得住。看着别人抓到好浪——或者,绝大多数冲浪者心中希望的是,让别人看着你抓到好浪——当然是不错的经历。但是,这并不会使之成为一项集体运动。

  而篮球、橄榄球这样的运动,本质上就是集体性的。金钱和赞誉可能集中在某个明星分卫或四分卫身上,但比赛还是要大家一起打的。或输或赢,都是集体的事。不存在“一人球队”这样的事情。

  我说这事是因为,我认为大多数美国基督徒对待信仰的方式更像是冲浪,而不是橄榄球。我们觉得与主同行这件事本质上是个人性的:我祷告,我读经,我参加敬拜来经历神,并获得圣经知识的增长,我爱我的邻舍,我跟别人传福音。当然,去教会、结交基督徒朋友会有帮助。但是,决定你优先次序、定义你门徒身份样式、成为你决策框架的,通常只有你与耶稣。

  但是,圣经教导我们,基督教信仰更像一种集体运动。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从罪中回转、信靠基督,才能得救(参见罗10:9-10)。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向神交账(参见罗14:10)。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所行的负责(参见加6:5)。但是,与冲浪不同,基督徒生活的本质是集体性的。
  1. 成为基督徒就要加入教会(参见徒2:41)。
  2. 受洗就是受洗归入基督的身体(参见林前12:13)。
  3. 信基督就是顺服这样的带领:不但要与神,而且还要与神的子民亲近(参见弗2:17-22)。
  4. 称神为父并遵守他的命令,就意味着把基督徒当作你的弟兄和姐妹(参见太12:46-50)

  并且,圣经描述基督徒的成长,也都是用集体性词汇来界定的。有多少圣灵的果子(参见加5:22-23)是你可以在荒岛上独自结出的呢?

  想一下保罗在《以弗所书》4章11至16节是如何描述基督徒成长的。基督将领袖赐给教会,为要成全圣徒(11-12节),“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13节)。我们用爱心说诚实话(15节),这样我们才能长进、连于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16节)。

  你有没有看到,保罗是如何将基督徒个人的成长与教会的成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基督徒生命长进成熟的主要途径,乃是教会生活。肢体帮助整个身体成长,这意味着彼此帮助、不断成长。在我们造就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造就。基督徒的成长是一项团队的工作。而且,基督徒不仅仅是一个团队,我们乃是同一个身体上的不同肢体。

  另一段经文,《哥林多前书》12章,也解释了教会生活好像一个身体。
  1. 作为同一个身体上的肢体,我们不能将自己与身体分开,好像身体不需要我们一样:“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15节)
  2. 作为同一个身体上的肢体,我们无法独立于其他肢体而独自活着:“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21节)
  3. 作为同一个身体上的肢体,我们必须关心所有其他肢体:“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24-25节)
  4. 作为同一个身体上的肢体,我们的生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我们与喜乐者同乐,与哀哭者同哭:“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26节)

  尽管“身体”的比喻也可适用于普世教会,但在这里,保罗所想的乃是基督徒参与一个特定的地方集会。正是在这里,我们一同受苦或喜乐,彼此尊荣,与那些跟我们截然不同的肢体交往。如此,我们就显明了神用许多肢体,而非一个肢体组建这个身体的智慧(参见林前12:14)。

  作为基督身体的一个肢体,你在地方教会中的生活应当决定你的优先次序,定义你的门徒身份样式,并成为你做决定的主要决策框架之一。你的基督徒日常生活应当在很大程度上由你的地方教会生活来界定[2]。

  这意味着,从纯正教义涌流而出的敬虔生活并非仅仅是个人事务。相反,纯正教义乃是为了教会中的生活。

  我们在《罗马书》12章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保罗“以神的慈悲”劝我们,要在福音的光照中活出新的生命。在花费了十一章解释福音以及围绕它的诸教义﹝“神的(诸多)慈悲”﹞之后,保罗向我们表明,他所传讲的福音对日常生活而言,几乎有无穷无尽的意义。

  这些教义有哪些呢?首先,福音以及与之相关的教义引导我们将自己的生命完全地奉献给神,心意不断更新而变化(参见罗12:1-2)。福音呼召我们跟从神的心意、旨意和道路——而非世界的。但是紧接着,保罗就告诉我们不可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3节),反而要运用自己的恩赐来建造那身体(4-8节)。福音教导我们要将他人摆在自己之上,并运用神赐给我们的力量造就教会中的其他成员。这两者都不可能在独善其身的状态中做到。接着,在9到13节,保罗提出了更多具体的教导,教我们如何彼此相爱、彼此尊重、关心彼此的需要。当保罗解释按着神的慈悲来生活是什么意思时,他立即转向了在基督身体中的生活。

  你要如何按照神的慈悲来生活呢?通过爱和建造基督的身体。纯正教义向你所指示的生活,其样式就好像你的地方教会。

  纯正教义是为了生活——在教会中的生活。

  纯正教义是为了生活——教会的共同生活

  如果说纯正教义是为了在教会中的生活,那么,它也是为了教会的共同生活。

  想想一个家庭的生活。如果想要描述这个家庭的生活,你会看哪些东西呢?有一些是你不会做的:你不会简单地记录每个家庭成员在一天之中做的事,然后把你的观察堆砌在一起。相反,你会观察这个家庭在一起做的事情。他们在一起吃饭吗?他们谈论些什么?谁在说话?他们什么时候在一起?做些什么?有哪些影响他们共同生活的规则、传统和习惯?

  一间教会的共同生活也类似:教会在一起做些什么定义了教会生活。一间教会的教导方式、敬拜方式、祷告方式等等,深刻地影响着教会的每一位成员,正如一个家庭的文化不可避免地给每一位家庭成员留下烙印。

  教会的共同生活,在集体敬拜的聚会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不过,考虑一下教会成员在其他时间聚集也会有益处。在每周的主要聚会之外,教会成员也会在其他时间聚集,比如另外的教导、传福音、劝勉,还有在彼此家中吃饭等。

  我在本书中提出的一个主要论点是:正如纯正教义对生活意义重大,尤其对教会中的生活,它对于教会的共同生活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纯正教义就像一幅好的地图,非常有用,所以教会应该使用它。

  所以,在接下来的三至六章,我们要来看纯正教义如何流淌在整个教会生活中,滋养教会的圣洁、爱、合一、敬拜和见证。不过,我们首先要来看这泉水本身:纯正教义如何影响阅读和教导圣经。

 

注释:
[1]William Perkins, “The Golden Chain” (1592),出自The Work of William Perkins, Ian Breward编,(Appleford: Sutton Courtnay Press, 1990), 177.
[2]如果你想要更多思考为何每个基督徒都应当成为一间地方教会的成员,请参考约拿单·李曼的《教会成员制:世界如何知道谁代表耶稣》,以及其他九标志系列丛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