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就是基督
耶稣基督是上帝完美的儿子,父的爱子,天使的歌,创世的逻格斯,至大的敬虔奥秘,无尽的生命之泉、安慰与喜乐。我们受造即要在他里面找到满足与心灵的安息。这本书的主题很简单,单单关乎以基督为乐,享受他对于我们而言的充足性,并思想他的全部所是:他如何启示了一位出人意料的上帝;如何塑造并定义了福音——他自己即是福音;以及他不仅塑造了基督徒生命的模范,而且他自己即是那生命的范式。
曾几何时,这样的书司空见惯。例如,在清教徒中,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作者或讲道人,没有写过或讲过以下的主题:「基督测不透的丰富」,「论基督」,「基督的荣耀」,等等。但今天的畅销书是哪些呢?什么让书商们笑逐颜开?一定是关于读者的书,人们想要阅读关于自己的内容。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却不是人生的重点。
使徒保罗说: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立比书1:21;3:8)。
这些语出惊人的话,常常被简单视为过度的宗教激情,但保罗却并非疯狂,而是直白讲出了最深的智慧:生命存在于耶稣基督里面,他是生命的作者和源头。如果我们正确认识他,就找不到任何事物如他一般令人渴慕与喜乐。
这可不是关注自我,因我们的自然倾向是指向耶稣以外的任何事物——在这一点上,基督徒与非信徒几乎没有区别。基督徒偏向的焦点可能是「基督教世界观」、「恩典」、「圣经」或「福音」,就好像它们本身可以拯救我们。甚至「十字架」也可以离开耶稣被抽象化,就好像木头本身有什么能力一样。有许多其他事物、奇妙的事物、重要的观念、美好的发现,很容易将耶稣排挤到边缘。本是用来描述耶稣及其工作的珍贵神学观念,被本末倒置地孤立而论,耶稣沦为了墙里的一块砖头。但基督教冠冕的中心,那块房角石与宝石,并不是一种观念、一套体系或一件东西,甚至不是所谓的「福音」,而是耶稣基督自己。
他并非仅仅是我们可以从清单中选择的一个主题而已,离了他,我们的福音或体系不论如何协调一致、「充满恩典」、「合乎圣经」,都根本不是基督教,其基督教程度只会取决于其关乎耶稣基督的程度,而我们对他的认识又将决定我们对「福音」的定义。实际上,我甚至敢说,我们作为基督徒大部分的问题与错误,都是因为遗忘或边缘化基督而产生。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有基督教的外表,却没能在磐石上建立我们的生命与思想。对于宗教改革的种种争议与分歧,改教家加尔文所持的正是这一观念:
「我们如何会『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呢?(希伯来书13:9)当然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基督的卓越,唯有基督能使万物于顷刻间黯然失色。因此,撒旦最大的努力,便是给基督罩上一层迷雾,使他暗昧不明,因他深知如此即可为诸般错谬打开大门。因此,持守和恢复纯净教义的唯一方法,便是呈现完整而丰富的基督,让他一切的丰盛与福乐显明在人眼前,使人领会他的卓越。」【1】
因此,这本书的目的不在于提供一个新技巧,或是一个行动的呼吁,而是更加深层:思索基督,以便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以便你更加认识他、珍惜他,进入他的喜乐。
这也正是我们最荣耀父的方式,即分享他在圣子里面永恒的喜乐(约翰福音5:23)。这也是学像爱的上帝的秘诀(哥林多后书3:18)。当我们思索基督,会看到他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义、我们的圣洁、我们的盼望。
那么,我写作本书旨在达成什么呢?苏格兰布道家马钦芮(Robert MurrayM’Cheyne)给一位朋友的建议,总结得再好不过:
「要永无止境地学习认识主耶稣。你对自己每一次的注视,都相应地给基督十倍的注目。他全然可爱,具有无限威严,却又如此温柔恩慈,全然地爱罪人,甚至是罪魁。要多多地活在神的微笑中,沐浴在他的光中。感受他全知的眼目慈爱地注视着你,安息于他全能的膀臂……让你的灵魂充满基督与他里面的一切丰盛,充满他那迷人的甜蜜与卓越。」【2】
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注:
1.加尔文,《歌罗西书注释》1:12。爱丁堡加尔文翻译协会(Calvin Translation Society,1844-1856),密歇根州大急流城贝克出版社(Baker)1993年重印。
2.波拿尔(Andrew Bonar),《马钦芮牧师作品集》(Memoir and Remains of the Rev. Robert MurrayM’Cheyne),爱丁堡威廉.奥利芬出版公司(William Oliphant and Co.)1864年出版,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