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圣经教义 > 《道成肉身基督论宣言》史普羅R.C.Sproul 著
《道成肉身基督论宣言》
原著:史普羅R.C.Sproul
目  录
道成肉身:林格尼爾福音事工對基督論的信仰宣告
第三章 解釋與說明(附使用建議)

將來有一天,全地都會回響著一句宣告:「耶穌基督是主」(腓二11)。這句宣告富含深意。當我們說耶穌是基督時,就是在說祂是那位「受膏者」,祂是神所應許、人們長久等待的彌賽亞。

當我們說耶穌基督是主時,就是在說祂是完全真實的神。道成肉身是極為奇妙的事,是一個驚人的奧祕。神成了肉身。即使我們稱祂為耶穌,也是在說祂是那位唯一的救主。祂降世來執行祂的使命,也就是要將祂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一21)。

「耶穌基督是主」,這是一句信條、一句簡要的信仰宣告。英文的「信條」(creed)一詞是源自於拉丁文的「credo」,這個拉丁文的意思是「我相信」。這句簡短的信條,宣告我們對基督的信念。有些人認為,提摩太前書三章16節可能也是一句信條。有兩個理由支持這種看法。首先,保羅使用這個表達法:「真偉大啊,這是眾人所公認的」(提前三16,新譯本)。其次,這節經文的片語是用詩歌的韻律來表達。這些片語簡潔地歸納有關道成肉身的真理:
祂在肉身顯現,在聖靈裡稱義,被天使看見,
被傳於列國,被世人信服,
被接到榮耀裡。(提前三16,新譯本)

聖經裡的模式相當重要。當早期教會召開大公會議並制定信條或信經時,他們不是在創造一個宣告信仰的新方法。他們只是在延續聖經已建立的一個傳統。

當挑戰出現時,早期教會必須採取一個立場。此外,許多人認為在崇拜方面的需要,也促使教會投入心力來撰寫信條。這種情況特別適用於基督論。在各個時代,有關耶穌的位格和工作的基要真理,一直是基督教的明確標誌。

新約聖經的作者們曾反駁一些有關基督身分和工作的錯誤概念。在早期教會裡,有許多團體否定基督的真實人性。有一個團體名叫「幻影派」(Docetists),他們宣稱耶穌只是「看起來」像一個人。其他異端(例如亞流派)否定基督的真實神性。這些異端宣稱祂的地位次於父神。後來的團體錯誤地表達神人二性如何聯合於基督的一個位格裡。早期教會為了回應這些挑戰和錯誤,就召開大公會議,制定一些歸納聖經教導的信經,來表達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真理。這些信經是豐富的遺產,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因此,我們如今擁有〈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迦克墩信經〉。這些信經清楚地劃分正統信仰和異端。

這些信經一直被用來堅固教會,並且藉著神那恩慈的掌管,來引導基督徒忠心地宣揚福音。教會如今仍在朗誦這些信經,就證明它們具有長久的價值。它們提醒我們,基督位居我們神學的中心,也位居我們崇拜的中心。這些信經呼籲教會「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

然而,這些信經只有稍微提到基督的工作。它們沒有充分闡述福音。在宗教改革時期,有形教會發生一次正當的分裂。關鍵的議題是在於基督的工作。更具體來說,人們主要辯論的是唯獨因信稱義的教義,而這個辯論引發宗教改革的運動。教會分裂成更正教和羅馬天主教。更正教確信唯獨因信稱義的教義(solafide),而天主教遵從天特會議的教令,否認唯獨因信稱義的教義,並把稱義視為信心和行為互相合作的結果。宗教改革也表明另一個不同於天主教的立場,意即耶穌基督是教會的至高和唯一元首,而且祂也掌管萬有。

總而言之,早期教會的大公信經和宗教改革的這些重點,引導教會知道該如何宣揚合乎聖經的福音。這些信經和宗教改革時期的許多信仰告白及要理問答,都是為了要歸納基督教的信仰,把信仰和福音講得清楚明白。

〈道成肉身:林格尼爾福音事工對基督論的信仰宣告〉的這份文件,嘗試為這世代的教會(盼望也為將來的世代)提供一份簡潔的信仰宣告,藉著汲取過去的豐富遺產(包括大公信經、信條和改革宗神學),來說明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或許,這份信仰宣告及其伴隨的廿六條「確信與否認」,可以促使人進一步地討論和思考這些關於基督論的重要議題。或許,這份信仰宣告本身就對教會大有助益。我們盡量使這份信仰宣告適合讓人們一同公開誦讀。我們希望每位讀過這份信仰宣告的人,都清楚知道「耶穌基督是主」。

信仰宣告

這份信仰宣告是由六個段落構成。第一段是開場白,其中有兩個主要動詞:「相信」和「以……為樂」。神已在聖經裡將自己和祂的旨意啟示出來。然而,仍然有許多「隱祕的事」是唯獨屬於耶和華(申廿九29)。我們必須永遠記住自己在神學研究方面的侷限。因此,我們一開始就提到相信福音的奧祕和奇事。這份信仰宣告的焦點是在於道成肉身,而我們在這段用「神成為肉身」來表達。基督的位格會立即使人想到祂的工作,所以我們共同以基督的救恩工作為樂。

第二段強調基督的真實神性,因為在三一神裡面,祂跟聖父和聖靈的地位相同。這段的結尾重申〈迦克墩信經〉的用語。在道成肉身之後,基督的神人二性將會一直聯合於一個位格裡。

第三段主要是解釋道成肉身,強調基督的真實人性。祂從童女所生。祂是以馬內利,意思是「神與我們同在」(太一23)。我們在這段認信祂的受死、埋葬、復活、升天與再臨。這些是有關道成肉身的歷史事實。

第四段談到有關道成肉身的神學事實,其中使用在宗教改革時期恢復的重要觀點。耶穌為我們而展現完美的順服。祂遵守律法(主動的順服)和承擔律法的刑罰(被動的順服)。祂是無瑕疵的羔羊,為我們代替受罰並贖罪。祂解決人類都要面對的最迫切問題:聖潔的神發出的烈怒。這段的結尾宣告歸算的教義。我們的罪都歸算在基督身上,而祂的義歸算在我們身上。我們得以跟神和好,唯獨是因著基督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是披戴祂的義。

基督的三重職分(munus triplex)是一個有益的神學架構,可以用來簡潔地表達基督的工作。先知、祭司和君王這三個職分,在舊約聖經裡是不同的中保角色。耶穌結合這三個職分於祂的位格裡,並且完美地執行這些職分。我們在這段不僅反思基督過去在十字架上的中保工作,同時也提到祂現今在父神右邊作我們的代求者。

最後一段肯定一句簡要的宣言:耶穌基督是主。所有真正的神學都會促使我們稱頌或敬拜神。因此,這份信仰宣告以「稱頌」這個關鍵動詞作為結束。我們如今藉著敬拜基督,來預備自己在永恆裡要做的事。

廿六條的「確信與否認」

這份信仰宣告是基督論的入門,邀請我們去探討聖經對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有什麼豐富的教導。為了進一步引導讀者,我們加上廿六條的「確信與否認」,每一條都附上佐證經文。每個註腳都完整寫下一段主要的經文,並列出其他支持經文的出處。這些條文相當重要。它們表明聖經對基督的位格和工作的教導有何界限。

第一條是序言,肯定道成肉身的事實。

第二條維護基督的真實神性,而第三至五條談到「神人二性聯合於一個位格」的基督論。第六至九條闡述基督的真實人性。第十至廿六條從基督的位格轉向基督的工作,一開始先肯定救恩的教義,最後則是描述基督的三重職分。

這些條文否認的事也非常重要。在現今這個講究包容的時代,很少人敢擅自否認某個信念,但這些條文不是在表達一種傲慢的偏見。相反地,我們盼望這些條文能幫助教會留在聖經教導的安全範圍裡。約翰貳書9節說:「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神」。這節經文提到有人越過基督在聖經裡的教導,或越過聖經規定的基督論界限。這廿六個條文擴展前述信仰宣告的各項思路,並因此能夠引導信徒更深入明白有關基督的聖經教導。

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需要一份新的信仰宣告。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們要提供三個理由來回答這問題。我們相信這份信仰宣告有助於教會的敬拜和教導,因它的內容回應教會在古代和現今遭遇的挑戰。對於傳揚福音的人而言,我們也相信這份信仰宣告能幫助他們辨認誰是真正的福音事工夥伴。最後,我們感到教會即將面臨充滿挑戰的時代,而我們相信這份信仰宣告會使我們記住福音的美好、必要性和迫切性。

請思考以下三個理由:

(一)為了敬拜和造就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謙卑地提供這份信仰宣告給眾教會。從早期教會的時代以來,基督徒們一直在崇拜時使用信條。我們盼望這份信仰宣告也能有相同的用途。信條是有益的教導工具,幫助人探索那遼闊的聖經教導。我們也盼望教會使用這份信仰宣告和廿六個條文,來引導信徒進一步探討和思考聖經。有關基督位格與工作的教義,對教會的身分和健康而言至關緊要。每個世代的教會,都需要學習和重申正統信仰如何理解基督的位格與工作。我們相信這份信仰宣告能帶來這方面的幫助。

(二)為了共同興旺福音

在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不屬任何教派的教會、組織和運動都在推廣福音。我們有時很難分辨他們是不是擁有健全信仰的夥伴。或許,這份信仰宣告能用來辨認誰是在基督裡的弟兄姐妹,並且團結眾人一同為福音齊心努力。

(三)為了現今這個時代

在牛津的大學城裡,樹立著殉道者的紀念碑,為要紀念許多英國改教家所做的犧牲,例如克藍麥(Thomas Cranmer)、利得理(Nicholas Ridley)和喇提美爾(Hugh Latimer)。此紀念碑提到他們甘心讓人焚燒他們的身體,為他們所確信的神聖真理作見證(這些真理反駁天主教的錯誤),並且歡喜自己不但得以相信基督,同時也為祂受苦。

他們相信、肯定並堅守基督福音的寶貴真理。在為這些真理作見證時,他們宣揚、護衛這些真理,甚至為這些真理受苦。幾百年來,許多人已加入這些改教家的行列。在現代的西方教會裡,大部分的信徒都可享有宗教自由。但我們不知道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這個世代或將來世代的信徒,很可能蒙召要為相信基督而受苦。若我們有智慧的話,就應當讓自己和下一代的人常作準備。

事實上,這些關於基督位格和工作的真理,值得我們相信、肯定、堅守和為之受苦。因我們在基督裡就得著生命。

當基督在世上生活時,有一次群眾都離祂而去,只剩下祂跟一小群門徒在一起。祂問這些門徒是否也要離祂而去。彼得代表這群門徒發言說:「主啊,祢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祢是神的聖者」(約六68-69)。過了一陣子,其中一位門徒心生疑惑。耶穌已被釘十字架且埋葬了。有人見證祂的復活,但多馬不信。然後,耶穌向多馬顯現,他觸摸耶穌的傷口,也就是祂為我們的罪而受的傷。最後,多馬認信說:「我的主!我的神!」(約廿28)

這就是我們的信仰、我們的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