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外玩耍时,我妈妈会这么叫我:“R.C.,进来吃饭了。”她会那么重复说几遍,直到我磨蹭足够久,磨掉了她的耐心,她就会说:“年轻人,立刻给我进屋。”她的每个音节都带着强调,我一听到这话,就知道我得停止磨蹭立刻进屋去。
神学上,我们会说重生是立刻的。这么说的时候,我们是在表达重生是立时的,它发生在一瞬间。但在这里,立刻一词不只是时间意义上的。说重生是立刻的,同时还表明它的发生是不通过媒介、不需要手段的。
重生是立时的
我之前提到我经历了突然的归正,然而其他人却常常有着非常平缓漫长的归正经历,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哪一年成为基督徒的。他们说:“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那是我多年以来经历的一个过程。” 那么我如何能够确信重生是立时的呢?关键就在于我对归正经历一词的使用上。我用这个词是指向我们能感知到的归正历程。我可以说我对自己成为一个基督徒的感知是突然的、骤然的以及立时的。同时,另一个人可能会说:“我的感知是渐进的。”因此在我们个人的感知中,我们可以辨别出神在我们里面如何作为。
1980年代,有一部电影名叫鳄鱼·邓迪(Crocodile Dundee),讲的是一个澳大利亚内陆人在纽约的探险故事。当这个人抵达纽约时,一个播报员问他:“你多大了?”他回答说:“我不知道。” 她问道:“你不知道?你怎么能不知道呢?”他继续回答说:“是这样的,我问了部落里自打我出生起就认识我的酋长,酋长回答说:‘是在夏天的时候。’”所以鳄鱼·邓迪不知道他到底是何时出生的,但那是否是说他没有一个生日呢?当然不是,曾有一个时候他是未出生的,也曾有一个时刻是他出生的时刻,并且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是立时的(或几乎如此)。他只是不知道那时候到底是什么。同样的,有许多人都不知他们是何时重生的。
因此一个人有可能对他何时以及如何重生没有察觉,但同时,知道你何时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基督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重生了。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要么/否则”的处境。对属神之事,你要么是个活人,否则就还是属灵的死人。你要么未重生,要么重生,不存在中间状态。这就好像怀孕一样,没有人几乎怀孕,同样的,也没有人几乎重生。你要么是,要么就不是。
重生不需要媒介
所以重生是立时的,但是当我说重生是立刻的时,我指的意义其实更多,还包括当神将你带进属灵的生命时,祂不需要使用在祂自己以外的任何媒介。医生开处方给你医病时,药物就是他使用来达成你痊愈的媒介。但治疗灵性死亡的重生却不是按剂量执行的,那伟大的医师是立刻使你痊愈。
马可福音记载了一个惊人的耶稣医病的故事,这不是立时得医治的例子,而是使用了媒介来医治的例子。我们读到:“他们来到伯赛大,有人带一个瞎子来,求耶稣摸他”(可8:22)。显然这个瞎子有一群关心他的朋友,并且这些朋友听过耶稣所行的神迹,所以他们决定带瞎子来见耶稣,希望他们的朋友能从耶稣的超自然大能中获益。
耶稣做了一件奇怪的事:“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可8:23上)。想象一下吧,通常人们都是到耶稣面前说:“耶稣,大卫的子孙,可怜可怜我吧!”然后耶稣听到后会回答:“我愿意,你平平安安地去吧。”换句话说,耶稣都是就地就医治那人。但是在这个例子中,耶稣却把那人领出了人群,以便他的医治不在公开场合。此外,耶稣还是拉着他的手领着他。恩典从未如此温柔——道成肉身的神拉着一个瞎子的手领他到一个私密的地方医治他。耶稣对这人所做的是出于对他尊严的考虑,我想这个人一生中不知被朋友领着走路多少次了,他必须信任他们会给他领路。想一想他有多无助,可是现在他是被耶稣基督领着,他的人生中从未有过这么值得信赖的领路者。
马可接着写道:“(耶稣)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可8:23下)。我刚刚澄明了耶稣顾忌瞎子的尊严这个重点,可一当他们远离人群,耶稣就吐唾沫在他的眼睛上。在我们的文化中,那是一个侮辱性的举止,但是这显然不是耶稣的用意。当耶稣吐唾沫在瞎子的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时,他是在藉着触碰与这人交流。
这个故事跟约翰福音第九章的记载相似,那里耶稣也是用唾沫治好瞎子。然而在那里,耶稣没有吐唾沫在那人的眼睛里,而是用唾沫和泥抹在那人的眼睛上治好了他。
这两个事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耶稣是不是在使用他母亲在拿撒勒教给他的什么家传秘方?当然不是,唾沫和泥巴都没有什么特效能力。虽然我不知道耶稣为什么使用这些方式,但是他既然无数次地不通过这样的媒介医治人,我就知道他并不是非得使用唾沫或泥巴才能治好瞎子的眼睛。使视力复原的能力不是存在于唾沫或泥巴里,尽管这两个例子中耶稣都使用了媒介。真正的效力是这些媒介背后神的能力。
所发生的事很奇怪,耶稣吐唾沫在瞎子的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你看见什么了?”那人睁开眼睛回答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可 8:24)。
这进展是惊人的——那人在遇见基督之前什么能走的东西都看不见,他是完全瞎眼的,现在至少能看见模糊的能动的影像。这人难道不该知足吗?
我从来没有见过看起来像树木的人,但是我见到过看起来像人的树木。我长大的地方的食品店后面有一棵巨大的橡树,每当黑夜来临,我就得在月光中穿过食品店后的树林回家去。每个晚上我抬头看见这棵大树的剪影时,都感觉它好像有一百只手臂伸出来要抓我。曾经就因为那棵树看起来像人,我总是飞跑而过。它看起来不但像人,还像一个怪异恐怖的人。但是我从未看到过像树的人。
重生不需要重复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随后(耶稣)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可 8:25)。因着耶稣第二次的触摸,这个人的眼睛完全恢复了。
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于教导我们关于重生的事,这个故事只是为我们记载了基督治好一个因瞎眼受苦的人的历史事件,它是如何彰显了基督的能力。但我认为这里有我们可以引用的原则,我认为这个故事里有我们可以正当地用在基督徒生命上的原则。
首先,重生不是渐进的,一个人的心要从石心变成肉心,不需要耶稣两次的触摸。要使死亡变为生命,也不需要神动两下指头。只需一下就够了。
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重生时,当我们灵性苏醒时,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就从所有罪中痊愈?再一次地说明,重生是一个开始,我们仍将死亡之躯披戴身上,挣扎敌挡神的灵在我们里面造作的属灵生命。属灵地说来,当我们重生时,我们所能期望的立时果效最好也就是能看见人像树木一样行走。
当年“我找到了”这一汽车贴纸正流行时,我每看见一个就有点恼火。我知道这一标语意味着什么——人们是在说他们找到了贵价的珍珠,宇宙间最宝贵的东西。但是,当新约圣经谈到寻求神和神的国时,指的是基督徒们。对神和寻求神的渴望是起于重生之时。一个掘金者找到一块金块时,他会就此停止吗?不,他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寻找,并且还会在找到第一块金块的地方不断寻找,因为他想着有一块就可能有更多。同样的,当我们经历新生时,我们想要更多的新生命,我们想要成长,想要达致完全的成熟。
瞎子能看到人好像树木并且行走时肯定是满心欢喜的,但我能够想象他用颤抖的嘴唇说:“耶稣,你既然在这里,能不能再摸我一次,因为我想要完全能看见?”于是耶稣再次伸手摸他,一切影像就都聚焦了。现在他能看见人就是人,在走路;树就是树,在风里摇曳。现在他能分清哪个是人哪个是树了,因为他能清楚地看见。
在恩典中长进
新约圣经常常使用瞎眼来比喻灵性的死亡,按照这个比方,重生就好比是重获视力。我们被黑暗所笼罩,但是光照进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突然就看到了神的事情是多么甜蜜。我们对属灵的事充满喜悦,而这对不关心属灵事物美丽的人而言是隐藏的。你是否有朋友完全不能理解你为什么对信仰如此喜悦?他们实在是看不到而已,他们不能理解,不能体会你到底在说什么。
我们的视力还需要继续增长,尽管我们不能完美地看到这一点。我们重生时,是神不用任何媒介的主权的作为,但重生只是开始,我们接下来就开始了属灵成长的一生。
为了获得更多的视力,我们应当怎么做?我不能求告耶稣来再次触摸我的眼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我的心或我的灵魂。是的,他的确藉着圣灵与我们同在,但是我们经由成长达致成熟却需要藉着我们必须使用的媒介。也就是说,属灵成长不是立刻的,而是经由媒介的。属灵成长需要我们使用所谓的蒙恩之道——圣经,祷告,团契,以及参与教会。
你想要成长吗?你想要视力更清晰吗?那你就必须殷勤自律地学习圣经,藉着学习圣经,你的视力和悟性会更加明朗。如果你想要成长得离神更近,你就需要与神交流,那就需要你花时间祷告。如果你想要在成圣上长进,你就需要花时间与比你成熟的基督徒在一起,从与他们的团契中获益。如果你想要成长为更成熟的基督徒,你就需要参与教会。教会会员制度并不是基督徒的一个选项,而是基督的命令。基督建立了他的教会,命令他的百姓要归属其中,因为参与教会(出席教会,会员制度,服侍,敬拜)是蒙恩的管道,你的新生命可以借此得着滋养,以便你能够成长。
与神一起做事
简短说来,如果你想度过你年幼基督徒生命的困惑期,你就必须殷勤。我们看到了重生是神恩独作的,是神独自的工作。但是基督徒生命的长进却是协作的——我们与神一起做事。新约是怎么说的?“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腓2:12 下)。这是一个对劳作的呼召。救恩这个礼包里有好几个部分,它由重生开始(立时的),但还有个外在的工作必须发生,这一外在的工作是要藉着我们的全部努力来达成。我们不能呼呼大睡地说:“在我去大马色的路上神把我从马背上击下,是祂开始的,让祂完成好了。我要让神去做所有的事。”不,我们被呼召要恐惧战兢地作成我们得救的工夫,不是带着惊恐,而是带着谨慎的殷勤。
当我们劳作时,我们就知道:“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2:13)。我们要像神做事那样地做事,在这里,神在你里面开始的工作也一定会完成。耶稣基督牵着你的手领你行路,吐唾沫在你眼睛上,使你看见从前对你而言是隐藏的事物,他也一定会一再地触摸你,以便你对属神之事的悟性能够成长得更加清晰与敏锐。但是你必须与他一起劳力,在这一伟大的呼召下,你基督徒生命的成熟度将与你劳力的乐意程度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