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生命的灵
尼西亚信经里论到圣灵的第一件事,便是他是「赐生命的主」。起初,正是圣灵像母鸽子一样,首先赋予创造以生气,为其注入生命。后来,也正是圣灵赐人新生命,首先是坟墓里的耶稣(罗马书8:11),然后是我们。
这个事实意义深远:这意味着我们在自己没有什么,我们完全依靠圣灵。如果我们受造本来就是如此,那么现在这更是何等真实!当亚当夏娃在创世记第三章转离上帝时,他们就转向了死亡。结果,我们所有人来到世间,在灵性上都是死的,死在我们的过犯罪恶中(以弗所书2:1)。这里的「死」当然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指我们像亚当夏娃一样,心灵转离了神。照着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爱与欲求都给了其他事物——尤其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生命的源头。
这个问题相当真实,因我们受造就是要追随己心,去做我们渴望的事。正如亚当夏娃起初犯罪时跟从自己内心的欲求,我们也仍旧如此。「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箴言16:9)。但如果我们不想要、内心不渴望生命的主,那我们就永远不会选择他,因此我们必定永久身为死亡的囚犯,我们里面没有任何生命的盼望。马丁路德因此写道,关于圣灵的第一个信仰生命,表明「靠着我自己的理性和力量,我无法相信主耶稣基督,或是到他面前。但圣灵透过福音呼召了我。」[1]
既然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心,圣灵就赐给我们一颗新心,以此使我们重生,赋予我们新的生命(以西结书36:26;约翰福音3:3-8)。他所使用的工具就是圣经(彼得前书1:23;雅各书1:18),透过圣经,他打开我们的瞎眼,使我们看到主的真实与魅力,使他赢得我们的心,让我们归向他。认识他,便是生命(约翰福音17:3)。
渴慕生命
有一个人,对此深有感触,他就是丁道尔(WilliamTyndale),是将圣经从希伯来和希腊文原文翻译成英文的第一人,一个语言天才。他在成长中,一直相信基督教在很大程度是外在的宗教,关乎正确的行为和礼仪。然而透过热心查考圣经,他发现自己的认知极其混乱。
正如他稍后所写,罪不是「唯独由身体犯下的外在行为」,一切罪都是源于:
「内心,心中一切的力量、情感和欲望,都使我们犯罪……圣经直指人心,直指一切罪恶的根源。人心最深处,就是不信。」
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欲望,按照本性,我们对神没有欲求,我们一切的热情都投入别处。我们唯一的生命盼望在于圣灵,他「带来正确的渴望,使心灵脱离捆绑,使人得自由」。[2]
这样的表述在丁道尔的著作中随处可见,就像海上的波浪,表明底下汹涌澎湃的力量。既然圣灵在救恩中的第一件工作是使我们的心「脱离捆绑」,以便我们能对主有渴望和渴慕,那么基督徒生命就比仅仅是「上天堂」要丰富得多。圣灵要引我们进入神的生命。在永恒中,父透过圣灵悦纳圣子,子也在父里面。圣灵赐我们新生命的工作,无非是使我们进入与三一神那喜乐的团契。
圣灵赐下自己
圣灵所赐的生命,并不是抽象的。实际上,他所给的主要不是一种东西,而是将他自己给了我们,以便我们能认识和享受他,如此享受他与圣父圣子的团契。清教徒神学家古德温(Thomas Goodwin)曾经写道:「神不仅用所有其他美物赐福我们,更是将他自己和他的福乐赐给我们。」我们先前看到,许多神学家喜欢将神比作泉源,神在他的存在中喷发出生命与爱。神学家喜欢用的另一个意象是光耀的太阳(参诗篇84:11;约翰福音8:12),古德温也是采用太阳的意象:「太阳不仅给地球带来各种美好的事物……而且还用自己的光与热使万物喜乐振作,日光是愉悦的、可享受的。神也是一样,基督就是公义的太阳。」[3]
正如太阳倾倒自己——自己的光与热给我们,神也将自己和自己的福乐给了我们。他的方法便是将圣子和圣灵赐给我们。
这是又一个类似白银的真理——很容易黯淡和被尘垢覆盖。例如,当基督徒谈及神赐我们「恩典」时,我们很快就能想象出「恩典」像是某种神发放的属灵零钱。即使是古老的表述——「『恩典(Grace)』是『以基督为代价的神的祝福(God’s Riches At Christ’s Expense)』」,也会使恩典听起来像一种神赐下的东西。但「恩典」一词真的只是对于神深厚慈爱的一种简洁表述,终极意义上,神赐下的是他自己。
我们如今已接近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核心。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中,恩典已经成了「东西」,天主教徒祷告「万福玛利亚」,就好像马利亚是个瓶子,恩典就像瓶装牛奶。从1539年天主教红衣主教萨多雷托(Sadoleto)和改教家加尔文的辩论可见,这一信念后果何其深。萨多雷托反对宗教改革的论点之一便是,如果宣扬神唯独凭恩典救人,那么人就没有理由渴慕圣洁。毕竟,如果我的圣洁对于我的得救没有任何帮助,那为何还要在意呢?毕竟,我已经有了「恩典」。这对于加尔文的神学是一记重击,但加尔文却还以击倒性的一拳:萨多雷托从根本上误解了救恩,就好像救恩不是认识、爱和渴望取悦一位美丽圣洁的上帝。对于加尔文来说,救恩不是关乎得到某种被称为「恩典」的东西,而是关于白白领受圣灵,因此也领受了圣父与圣子。
当圣灵被视为一种能力而非一个位格,也会出现类似萨多雷托的问题。这种思想给人一种印象,好像神从天上撒下他的祝福(「那种能力」),而他自己却仍然遥不可及。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几乎无法与这种能力相交(或是与父和子相交):圣灵就是我在生活中必须抓住和使用的一种力量。这在世上比比皆是,有人用魔术,有人用金钱,有人用最新的美容产品,而我则用圣灵。如果我刚好能比其他基督徒更多地使用圣灵,那我就真是太棒、太属灵了!
如此,认识到圣灵是如耶稣基督一样真实的位格,他来住在我里面,这会带来多么大的不同!托里(R.A.Torrey)别具一格地说道:
「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形,一个年轻人准备推开一扇犯罪的门,思想到:『如果我进去了,我妈妈可能会听到,这会要了她的命』,于是他转身离去,过一个不至于使母亲伤心的清白生活。但还有一位比任何母亲都更圣洁,比地上最纯洁的妇女对罪还要敏感,也比任何母亲都更爱我们。如果我们是真基督徒的话,这一位就住在我们里面,他看得到我们每天白昼黑夜所做的每一件举动,他听到我们公开和私底下说的每一句话,知道我们接收的每一个思想,明了我们脑海中任何的幻想和想象,哪怕只是转瞬即逝。如果有什么不圣洁、不纯洁、自私、卑劣、吝啬、不友善、刻薄、不公义,或是任何的邪恶行为、言语、意念或想象,他都会因此忧伤。」[4]
我们的罪不仅会带给他忧伤,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内住,还意味着我们本当享受圣灵与父和子的亲密团契。如果圣灵不是神,他就不能做到这一点。这皆是因为神是三个位格——父、子、圣灵,我们才能有这样的团契。如果神在天上,他的灵不过是一种能力,那么他就比月亮更遥不可及。
新生命的氧气
圣灵所赐的生命不是某种抽象的祝福,而是分享给我们他自己的生命,那与父、子团契的生命。因此,圣灵并非像是某种属天的送奶工人,将「生命」的礼物送达我们门前,然后离开。他赐予我们生命,是与我们同在并住在我们里面。一旦赐给我们生命,他也不会就此离开,而是留下来,使这生命生长发旺、开花结果。
丁道尔写道:「哪里有圣灵,哪里就总是有盛夏,总会有累累的果实——也就是善行。」[5]丁道尔并非随意引用古老的比方,圣灵盛夏的炽热很重要,因为正如圣灵首先将我们的心灵与渴望转向基督,用生命温暖我们,他也继续温暖我们。圣灵所赐的新生命是一个温暖的生命,因为这是他自己享受父与子的生命,他也温暖我们的心,使我们对神火热,以此激励我们。
爱德华兹对丁道尔的比方加以扩展,说:
「所有人都要站在荣耀的神面前,这位神是爱的泉源。当他们站在这位神面前,就好像打开了胸膛,迎接神爱的满溢。如同地上的花朵在宜人的春天向着太阳绽放,沐浴在太阳的光与温暖中,因它的光线绽放美丽和香气。每一个圣徒也都像是神花园里的花,绽放出神的爱的甜美芳香,这香气充满了乐园。」[6]
尽管爱德华兹没有说明,但他描述的是圣灵的工作,「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5:5)。圣灵正是这样将新生命注入我们里面:他光照我们认识神的爱,那光使我们温暖,吸引我们爱神,并满溢出对他人的爱。
然而,圣灵如何光照我们去认识神的爱?很简单,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基督的荣耀,这就是他安慰信徒的方式。「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翰福音15:26)。认识基督,并透过他认识父,这就是圣灵所赐的生命。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三章中写到摩西的脸因与神同在而发光,我们自己有福音中主的荣光也是如此:「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哥林多后书3:18)。史比士根据哥林多后书第三章写道:
「看见主本身就是一个革新生命的看见,圣灵使我们成为新造,激发我们仰望这位神的仆人,这是一种改变生命的注目……一个人仰望福音中神与基督的爱,会被改变更像神与基督。因为我们一旦注目基督,以及基督里的神,我们就会看到神何等厌恶罪恶,这会改变我们去像神一样恨恶罪。神是如此恨恶罪,以至于必须用基督这位神人的宝血才能去除。因此,看到神的圣洁,将改变我们成为圣洁。当我们看到福音中神的爱,以及基督为我们舍己的爱,这会改变我们去爱神。」[7]
我的新生命始于圣灵初次向着基督打开了我的眼睛(有了光)以及心灵(有了热),因此,我第一次开始如天父一样享受并爱基督。透过基督,我第一次开始像儿女一样享受和爱天父。这就是开始,也是接下来的新生活:通过向我揭开基督的美、爱、荣耀与恩慈,圣灵在我里面点燃了对神深深而真挚的爱。当他激发我更多默想基督,就使我更加像神:更少的自我迷恋,更多的迷恋基督。
美的本体与美的赏赐者
从爱神转而爱自己,这一属罪的转折使我们变得更加丑陋、自私和邪恶。但圣灵在我们心中培养对基督的爱,基督是美的象征,圣灵就使我们焕发出新人的样式与光彩,我们逐渐变得像我们敬拜的对象。最终,这也适用于我们的身体:创世记第三章转离神意味着堕入身体的腐败和死亡,但这一切都会被圣灵翻转,他要将我们衰退的身体变为基督荣耀、复活的身体(腓立比书3:21;哥林多前书15:44-49)。圣灵会美饰他的新创造。
这意味着使弯曲的我变直。我的本性是向自我弯曲,对自己所谓的独立自治具有邪恶的享受。但假如我要像父、子、圣灵一样,望向自我之外、向外去爱,那么圣灵必须使我的眼目从自我审视移开(他的做法是使我专注基督)。当然,如果自己不是向外的,那么圣灵也不会如此,他当然也不会。但假如神只是希望我活在他的统治之下,那么圣灵就会非常关心帮助我做一个守法公民,我的自爱并不是什么问题。实际上,我会外在遵守规条,内在为自己欢喜,反而更加自爱。但圣灵的降临具有更深的目的:我要认识子,我要像他——这意味着关键是我要注目于他。认识他就是生命,望向他就有生气。意识到这一点,司布真说,这就是基督徒快乐的秘诀:
「圣灵的工作是将我们的眼目转离自我,转向耶稣;但撒旦的工作恰恰相反,他一直使我们专注自己,而不是基督……我们若盯着自己的祷告、行为和感觉,就永远不会快乐。使灵魂安息的是耶稣是什么,而非我们是什么。如果我们想要立刻胜过撒旦,与神和好,那么就必须『注目耶稣』。」[8]
三位一体里的生命
透过赐下圣灵,神与我们分享、吸引我们进入他自己的生命。父自永恒认识并爱他的圣子,透过圣灵,他开我们的眼目,使我们也能认识他。他赢得我们的心,使我们也能爱他。我们对圣子的爱,是对父永恒之爱的共鸣与延伸。换句话说,通过圣灵,父允许我们分享他至大的喜乐——圣子。正是对圣子满溢的爱驱使他创造我们,如此我们能分享啊的至高喜乐。
实际上,这就是敬虔的真谛,敬虔的真谛就是像这位神。这也是为什么耶稣说:「倘若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约翰福音8:42)。父的本性就存在于他对圣子的爱里,因此当我们爱圣子时,就是返照了父最强烈的性情。这就是神赐下圣灵的主要原因。清教徒神学家约翰.欧文写道:「这就是我们变成神的样式最首要的部分,没有什么比爱耶稣基督更能使我们像神。」[9]
但圣灵不仅使我们认识并爱基督,他也使我们以基督的心为心,使我们像他。圣子与父的关系中,最大的特征是他认识父,从父领受爱与生命,「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约翰福音14:31)。我们转变成子的样式,核心处就是我们分享他在父里面深深的喜乐。在我们对圣子的爱与享受中,我们变得像父;在我们对父的爱与享受中,我们变得像子。这就是圣灵呼召我们进入的喜乐生命。
我们在上一章看到,圣灵使我们与基督联合。如同膏油从大祭司的头流向身体,圣灵也将祝福的膏油从基督这位头流向他的身体——教会。他使基督所有的成为我们所有的(约翰福音16:14),如此,在爱子里面,我们也成为神所亲爱的儿女。圣灵的工作是多么伟大、多么迷人!他使我们与圣子联合,以便父对子的爱也流向我们。他吸引我们分享父对子的喜悦,使我们分享子对父的喜悦。还有什么能比与这样一位圣灵同行更甜蜜的事呢?
爱德华兹写道:「圣徒中的神圣原则,正是圣灵的本性:神的灵的本性就是爱,因此圣徒心中的圣洁原则,其本质也是这神圣的爱。」[10]父透过圣灵永恒地爱圣子,因此,既然与我们分享圣灵,父与子就与我们分享了他们自己的生命、爱与团契。圣灵使我与基督联合,父视我、爱我如儿女。透过圣灵,我也开始视上帝为我的父亲,并像爱父亲一样爱他。透过圣灵,我的爱得到纠正,从向自我和自爱弯曲,变为分享父对子、子对父的喜悦。透过圣灵,我逐渐开始爱神所爱,用神那慷慨、满溢、舍己的爱去爱别人。
认识并向父、子、圣灵祷告
关于认识父、子、圣灵意味着什么,最有洞见的一本书,是十七世纪伟大清教徒神学家约翰.欧文所写的《与父、子、圣灵的团契》。
他强调,我们所相交与祷告的,并非一个泛指或抽象意义上的神。基督徒是与父相交、与子相交、与圣灵相交。
他从我们与父相交开始,他所写尤其令人动容,因为他非常敏锐地辨认出我们逃避父的种种习惯,就好像父是昏暗和遥远的。欧文强调说:「要记住,他是最爱我们的父亲。」
「离了这一点,所有关于神的其他知识,都会使灵魂远离神。但假如灵魂被父的慈爱所包裹,它就没有选择,唯有被这爱所征服和俘虏。如果父亲的爱不足以使孩子喜悦他,还有什么能做到呢?因此,要殷勤操练:专注默想这一件事,就是父永恒、白白、丰盛的慈爱,看看你的心会不会被俘虏,以他为乐。」[11]
父是我们在基督里所见之爱的源头,因此,我们不能视天父为冷漠疏离。实际上,欧文主张,你能对天父所做的最冷酷的事,就是拒绝相信他爱你:「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使他沉重。」[12]他已经收养了我们,是我们的父。
接着,圣子完美地向我们启示父,透过他的生命、死、复活与升天,将我们带到父面前享受他作为我们的父。因此,圣子是启示者,也是中保,透过他,我们得以与父相交。他也是教会的新郎,不仅喜悦将他的新妇教会带到父面前,也与教会享有甜蜜的团契。
接着,圣灵安慰我们。我们的罪使我们容易怀疑、焦虑和冷漠,撒旦也控告我们,圣灵却在这些事上使我们持有天父爱的确据,和圣子完美救赎的印记。他使我们与圣父圣子的团契真实而喜乐。「这就是他一直到世界末了的作为——使基督的应许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与心灵中,使我们享受其中的安慰、喜乐和甜蜜。」[13]
这对我们的祷告意味着什么?既然我们与三个位格相交,那么我们就当向三位格祷告:耶稣教导我们向天父祷告(约翰福音16:23);司提反向耶稣祷告(使徒行传7:59);尽管很难在圣经中找到向圣灵祷告的例子,但欧文坚信我们可以向圣灵祷告:「圣灵也是神,与圣父和圣子一样,配得我们的祷告、祈求和呼告。」[14]
这就是说,正常的基督徒祷告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加入了父、子、圣灵的团契。圣子为我们向父代求,他将我们带到父面前。就像大祭司进入至圣所,圣子也将我们带到父面前,而在那里,圣灵也帮助我们(罗马书8:26)。圣灵支持我们,圣子带着我们,父则总是喜悦听圣子的祷告,也会喜乐地听我们的祷告。有了圣子,我们在他里面安稳,又如他一样从圣灵领受能力,我们就可以向我们的天父祷告。
奉耶稣的名、在圣灵的能力中呼叫「阿爸父」,这并不是基督徒炫耀自己神学素养的华而不实的花招,而是沉浸于神自己的团契与美善中。思想一下,假如神不是这样会如何。假如圣灵没有使我们呼叫「阿爸父」,因为神并不是一位父,除他自己以外别无所爱。一个单一位格的神,能从高高在上的天上听我们的祷告吗?我们的呼求,难道不像是他宝贵独处时光中的噪音吗?诚然,假如神不是三一的,我们大概保持沉默、盼望别被听到比较好。毕竟,他根本不喜欢有其他事物存在。
「真宗教主要在于……」
上述的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与这位神相处,与跟其他任何神明相处,其差异都是天壤之别。例如,假如神的用意不是要我们认识他、爱他,而仅仅是为了统治我们。那么我们的行为表现就是最重要的,而那些更深的问题,例如我们想要什么、爱什么、喜欢什么,永远都无关紧要。然而,基督徒的生命既然在于以父、子、圣灵为乐,享受他们的彼此相爱,那么,心中的渴望和欲求就至关重要。如爱德华兹所言:「真宗教主要在于圣洁的情感。」[15]他所指的主要是对基督的爱、以基督为乐,他的最主要著作之一《宗教情操真伪辨》,主要就是关于这一论点的展开论述。
爱德华兹明白的事实是,圣灵并非仅仅要我们有一个顺服基督的外在表现,而是要使我们真心地爱他、以他为乐。任何为基督而有的外在表现,却不是爱的表达,本质上都不能给他带来喜乐。爱德华兹将这种无爱的基督教比作冷冰冰的婚姻,问道:
「如果一个妻子对待丈夫的举止无可挑剔(非常得体到位),但并非出于对他的爱,而是出于其他考量。她的丈夫也明确知道这一点,那他因妻子外在的尊敬而有的喜乐,会比对一具伺候他的毕恭毕敬的木偶更多吗?」[16]
爱德华兹希望我们发笑,说:「当然不会!」
我们热爱什么、享受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它比我们外在行为重要得多,因为驱使我们行动的,正是我们内心的渴望和欲求。我们行我们所要的。父、子、圣灵彼此相爱、彼此享受,我们按着他们的形象受造,也是要爱并享受他们。然而瞎眼愚昧中,我们将爱与享受转向了别处——那些实际上不能带来满足的事物。但圣灵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让我们的欲望重归正轨,开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具有父对子、子对父的喜悦和享受。
对此,《海德堡要理问答》(1563)第九十问说得很好:「『什么是活出新人?』回答:就是藉着基督,真心以上帝为乐,喜爱照着上帝的旨意,行各样的善事。」[17]父与子的灵永远不仅仅对我们的「行善」感兴趣,他的所愿(也是圣父与圣子的所愿)是使我们衷心透过基督以神为乐,喜悦认识他,喜悦他的一切道路,因此我们也遵行他的旨意,不愿意使他伤心。
被削减的救恩
圣灵所赐的是怎样的生命啊!他将自己给了我们,使我们进入父、子、圣灵美好的团契,赢得我们的心,使我们同享三一神的彼此满足、彼此享受。认识了这一点的人,又怎会想要一个「更简洁」的单一位格的神?要想使神更简单一点,你必须修剪他的救恩,使之索然无味。你得到的不再是丰盛的生命、爱、喜乐和团契,而是一个干枯的宗教。你有的不再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而是一个遥远的统治者。不再是团契,而是对立。不再是圣子里的安稳,不再有心灵的转变,不再有圣灵带来的以神为乐。
「崭新之爱的爆发力」
查麦士(Thomas Chalmers,1780-1847)原是一名漫不经心的教士。实际上,他非常笃定地认为,自己在吉尔曼尼教区(苏格兰圣安德鲁斯附近)的牧职,只需要每周工作一日即可。29岁那年,他患了重病,躺卧在床,翻阅福音派人士的著作,例如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
当他起来的时候,就成了另一个人,热心传讲唯独靠恩典得救。很多人从吉尔曼尼聚集来听他讲道。四年后的1815年,他搬到格拉斯哥的特隆教会,这个有「燃烧之火」美誉的讲道人很快名誉全国。威伯福斯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全世界都为查麦士疯狂」,他这么写一点也不夸张,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听他讲道。有一次,听众太过拥挤,查麦士只能爬窗户进入教会。
后来,查麦士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任教,并领导建立了苏格兰自由教会。但他在格拉斯哥的年间,有一篇讲道解释了他的讲道内容,以及我们如何在圣灵中行走。这篇讲道是基于约翰一书2:15,标题为「崭新之爱的爆发力」。
他解释说,我们的人生天然由对「世界」的爱驱动和掌控,我们能做什么呢?决心做得更好?试图说服自己,世界并非那么诱人?非也,他说这是「完全无效和不起作用的」,因为没有人能「摒弃自己心中的旧爱,除非凭借来自崭新之爱的爆发力」。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爱什么,但我们总是去爱那些我们所渴慕的事物。因此,只有一件事物证明比我们所爱的更加美好、更值得拥有,我们才会改变我们爱慕的对象。因此,除非我真的感受到基督比罪和世界更好,否则我将一直爱罪、爱世界。 这就是圣灵在我们里面做的工作:他使我们品尝主恩的滋味,知道他的至美至善,因此促使我们渴慕他:「那本身就是爱的上帝,显出自己是如此具有爱的本质和性情,以至于在你只需要相信和领悟,即可在你的心中重新感受和享受上帝的爱。」[18]
查麦士就是这样挥舞圣灵的宝剑:他使人认识基督,以此赢得人心。
神是父、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这非但不是神学混乱,反而恰恰是使基督徒生命美丽的所在。
天上的大家庭
基督徒生命之美的一个关键元素,就是它的亲切和家庭感。父上帝喜悦做他自己:他喜悦圣子,喜悦做他的父亲,他也选择与他所创造的人分享他的父爱和团契。因此,当这位神造人时,他「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世记1:27)。这位神喜爱家庭关系,造了男人女人,丈夫和妻子。他创造了一个家庭,设计人享受彼此的团契。父、子、圣灵总是处于爱的团契中,我们照神的形象也是为团契相交而造。
我们并不倾向于看重团契的价值,至少,我们更看重我行我素。创世记第三章中,亚当和夏娃转向自我和自爱,他们不仅转离上帝,而且转离了彼此。因此,不仅他们与主的关系破裂,而且彼此的关系也破裂了:他们的眼睛打开了,发现了彼此赤身露体,于是用无花果叶子遮蔽,开始彼此责备。很快,该隐杀了亚伯,拉麦梦想复仇,人类家庭因自私和怨恨分崩离析。
但是三位一体神对家庭的喜悦仍旧不变,因此,父差遣圣子,不仅要使我们与他和好,而且要使我们彼此和好,以便世界重新成为和谐之地,彰显他们之间的和谐。保罗写道,圣子的目的就是:
「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因为我们两下借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以弗所书2:15-18)。
圣灵使男人女人、黑人白人、犹太人和外邦人,全都带到上帝那合一的爱中,这爱生出了人的彼此相爱。他使我们与圣子联合,我们一同呼叫「阿爸父」,开始真正视彼此为兄弟姐妹。这新造的一群人是一个新的家庭,是天父的家庭。
耶稣为信徒向天父所发出的大祭司祷告中,祈求「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约翰福音17:22)。这样的祈求,不会发生在单一位格的神身上。这样的神虽然只有一个位格,但与耶稣所说的合一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单一位格的神,他的「一」是「同一性」。他自永恒就孤身一人,没有同伴,又怎会珍视他人和他们的不同?想想阿拉吧,在他的影响下,曾经多元的尼日利亚、波斯和印度尼西亚文化,如今越来越趋同,变得同一化。伊斯兰教给个人、民族和文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全都受到同一种生活方式的捆绑:一种祷告、一种婚姻、一种购物、一种战争、一种交往;甚至像有的人所说,一种饮食、一种着装。
三一真神的「一」却是「合一」。正如父与子完全合一,但父却不是子,耶稣也祷告信徒合而为一,但不是要他们完全一模一样。人按照这位神的形象,被造有男有女,彼此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不同,我们在一起,也珍视三一神造我们的丰富多彩、多元独特。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若全身是眼,从哪里听声呢?若全身是耳,从哪里闻味呢?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个肢体,身子在哪里呢?但如今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哥林多前书12:4;17-20)。
因此,不仅仅父、子、圣灵呼召我们进入他们的团契,他们也分享属天的和谐,以为地上的带来和谐。让不同性别、预言、爱好和恩赐的人,能够彼此和平相爱。有一天,让我们同心合意地开口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启示录7:10)。这就是神的家庭对世界的见证,它的存在就是要说:那和谐的神就是世界和平的盼望所在;他可以也将要团结仇敌、对手和陌生人,使他们在他的父爱下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彼此相爱的大家庭。
向前与向外
有些家庭喜欢闭关自守,但这个家庭却不是这样。天父是生命与爱的源头,具有向外的性情,是这个乐意与人交往的家庭的头。他的生命与本性,就是将爱倾倒出去,这也是他的儿女所要分享的生命。
耶稣复活后,给朋友们的第一句话,正说明了这一点。第一个复活节的晚上,耶稣来到门徒中间,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翰福音20:21-22)。
门徒不当感到惊讶,耶稣已经告诉他们,他将要复活;也已经告诉他们「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约翰福音5:19)。父所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爱圣子,向他呼出他的圣灵。如此,正如父一样,耶稣也向门徒呼出圣灵。事实上,他已经对他们说过:「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约翰福音15:9)。但父也差遣子,因此耶稣也如父一样,差遣他的门徒。有其父,必有其子。
这完全改变了宣教的本质。因为,神并非在天堂闲坐着发号施令,让我们去传福音,以便他能获得更多的仆人。如果事实如此,那么传福音就需要大量的自我驱动。如果有教会是这样想的,你总是能看出来,因为这种情况下,传福音都是留给那些热心的「专业人士」和「推销员」。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真相是:神已经在宣教了。父在爱中差遣了圣子和圣灵,他的本性就是向外的。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出去分享关于神大爱的知识时,我们是彰显了神的重要本性。因为耶稣差遣我们时,他是在允许我们去分享神自己生命的特质:宣教性的、慷慨的、向外的。希伯来书作者这样说:「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希伯来书13:12-13)。换句话说,耶稣就在营外,在那被弃绝之地。这也是父差遣他去的地方,让他将罪人带回做神的儿女。基督徒生命就在于在他所在的地方,加入他被差的使命。
但动机何在?父为何要差遣圣子?因为父是如此爱圣子,以至于希望他的爱也能存于他人里面。约翰福音17:25-26说:「公义的父阿,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
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
圣子又为何要出使呢?因为,他说「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约翰福音14:31)。因此,父差遣圣子,是因为他如此爱他(想要这爱被分享和享受),而子之所以遵行,是因为他爱父(也希望这爱被分享和享受)。使命是出于爱的满溢,出于三一团契那无可抑制的喜乐。 这对圣父与圣子如此,对我们亦是如此。圣灵吸引我们同享他们的喜乐,正是他们里面的喜乐,驱动我们渴望传扬他们。圣灵激发我们享受三一神的团契,对圣父圣子的爱与日俱增,这也使得我们参与到神对世界的爱中。我们变得如同我们的敬拜对象。
清教徒史比士曾经说,一个对世界唱神的颂歌的基督徒,就像一只唱歌的鸟儿。当太阳升起温暖它们时,鸟儿唱得最欢。基督徒也是一样:当它们被世界的光以及基督里面神的爱温暖,他们的歌声也最高亢。
「如同春天阳光的照耀使可怜的受造物精神为之振奋,鸟儿欢欣歌唱,对基督里神的爱的感知,也使基督徒的心灵振奋,使他充满喜乐和感恩。他欢欣喜乐,整个生活都充满喜乐和感恩。」[19]
史比士说得很对,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马太福音12:34)。如果我不享受基督,就不会传扬他。或许更糟,我会传扬,但却没有爱与喜乐。如果我的口确实暴露了我的心,那么别人就会听到一个没有吸引力的基督。谁会想要这样的基督呢?
圣灵当然可以使用这种没有感情的传福音,但他真正的工作,是将我们带入并保守在神爱的阳光下。我们只有在这阳光下,才能真心地歌唱,只有在基督里,才能结果。圣灵将神的儿女带入父与子的彼此相爱中,分享神的生命。我们在那里变得像神:生命涌流、结果不止。
注解:
[1]小要理问答,《福音派路德宗教会信仰告白》(The Book of Concord:The Confessions of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费城福特斯出版社(Fortress)1959年出版,345页。
[2]《丁道尔作品集》(The Works of William Tyndale),宾州爱丁堡与卡莱尔真理旌旗出版社(Banner of Truth)2010年出版,第一卷,489页。
[3]《托马斯·古德温作品集》(The Works of Thomas Goodwin),爱丁堡雅各尼科出版社(James Nichol)1861年出版,第一卷,46页。
[4]托里(R.A.Torrey),《圣灵的位格与工作》,纽约弗莱明.雷维尔出版社(Fleming H. Revell)1910 年出版,15页。
[5]《丁道尔作品集》,499页。
[6]《约拿单.爱德华兹作品集》,第八卷,386页。
[7]《理查德.史比士作品集》,第一卷,14页。
[8]司布真,《清晨甘露,静夜亮光》,六月28。
[9]《约翰.欧文作品集》,1.146。
[10]《约拿单.爱德华兹作品集》,第21卷,191页。
[11]《约翰.欧文作品集》,2.36。
[12]《约翰.欧文作品集》,2.21。
[13]《约翰.欧文作品集》,2.237。
[14]《约翰.欧文作品集》,2.229-230。
[15]《约拿单.爱德华兹作品集》,第二卷,95页。
[16]《约拿单.爱德华兹作品集》,第21卷,172页。
[17]《大公信条与改革宗信仰告白》(Ecumenical Creeds and Reformed Confessions),大急流城CRC出版社(CRC)1988年出版,54页。
[18]《托马斯.查麦士作品集》(The Works of Thomas Chalmers),布里奇波特舍曼出版社(M.Sherman)1829年出版,第三卷,64页。
19 《理查德.史比士作品集》,第六卷,3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