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在时间以前”
圣经世界观的主要设定是神的国,这一世界观的中心是神的道(逻格斯)——耶稣,祂作为“道”的角色,对于教育具有重大派生意义。耶稣作为救主和神的中保之道,祂的影响力常常被限定于救恩和门徒的道德培育上面;但作为神的启示之道,祂基本上对教育的所有维度都有话说。耶稣作为创造主,也将焦点转向救恩基督教之外,同样拥抱文化基督教。学术学科派生自被造界的各个方面,其起点都在神的逻格斯当中。因此,在逻格斯的光照下看待教育,对于基督教教育而言是一个制胜法宝。道影响一切!
根据一个人的神学倾向,通常圣经世界观要么是在创造中发现,要么是在救恩中建立。但耶稣的第一次降临改变了神的历史救赎故事中的所有事物,整本圣经都以祂的一生、死、复活以及祂在地上建立神的国的终极使命为枢纽。因此,约翰福音的第一句话——“太初有道”——可以作为发起一场世界观讨论的合宜地标。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的序言将两个圣经主题都包含在内:创造与救赎。
圣经的所有书卷中,约翰福音最清晰地讲述了耶稣,耶稣在序言(约翰福音一1-14)中就作为逻格斯出现,即希腊文的“话”,也就是神的道。
约翰称耶稣为道,力图向两个非常不同的受众讲话:希腊人(也就是外邦人)和犹太人。他给这两个群体的神学都带来了一些新概念,这也标志着福音信息范畴的拓展,从仅仅给犹太人,到将外邦世界也囊括在内。
对于希腊人而言,约翰对逻格斯的使用指向理智——头脑中尚未出口的话语,同样也指代宇宙中管辖万物的原理,逻格斯为宇宙带来秩序与和谐。约翰告诉这些外邦受众,耶稣就是那宇宙动力。
另一方面,对于犹太人而言,逻格斯体现了神的三个方面:祂的本质、祂的话语和他的行动。在犹太人的思维中,这些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神的话语和行动被视为祂位格的一致延伸,在这个背景下,犹太人得知耶稣既是神,又在太初就作为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与神同在。
约翰显然是在写耶稣,但他使用的词语既能在外邦人中引起共振,又能在犹太人中引发共鸣。耶稣作为三一神的第二位格,是创造主、维系者和救赎主,是宇宙间那统管一切的原理,祂是那神圣的逻格斯。
在介绍了耶稣是道之后,使徒约翰宣布耶稣既为宇宙性的耶稣,又为救赎主耶稣。他是在宣告,耶稣既是神的启示之道,又是神的中保之道。圣经在约翰福音、歌罗西书和希伯来书的第一章里,对这双重角色皆有论述(参加以下图表)。
启示之道:创造主 |
中保之道:救赎主 |
约翰福音 1:1-5 |
约翰福音 1:10-14 |
歌罗西书 1:15-17 |
歌罗西书 1:18-20 |
希伯来书 1:1-3 上 |
希伯来书 1:3 下; 8:6 |
“万有”的教义 “万有”这个词或同义词,在上述圣经中出现十次。 改革宗神学传统下的基督教教育,一个根基教义便是神对 万物 具有主权, 课程的 每个部分 都已经被神分别为圣。这一教育切入法要求人承认并尊崇耶稣基督的整全性、丰富性,每个学科的每个思想都要顺服于耶稣这位逻格斯。
改革宗教育原则 #17:神的话或逻格斯,耶稣基督,是宇宙和其间一切事物(而非仅仅人类) 的创造主、 维系者和救赎主。
作为启示之道,耶稣是先于万有、 支持万有和在万有之中的逻格斯。 作为中保之道,耶稣是在万有之上和之后的逻格斯。
基督与我同在,基督在我里面,
基督在我身后,基督在我前面,
基督在我身旁,基督在我以上。
基督在我以下,基督在我以上,
基督在安宁顺境,基督在危机险境,
基督在一切爱我的心灵之中,
基督在朋友与陌生人的口里。
——圣帕特里克( Saint Patrick) 的祷告
创造的启示之道
1、耶稣是创世以前的道:万有都是为祂而造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约翰福音 1:1-2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
——歌罗西书 1:15,17上
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
——希伯来书 1:2上
神为什么要创造世界?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与目的。实际上,神已经在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中为我们提供了好几种解答。一个答案是神喜悦创造的过程与成果,我们只需问一个问题便可得出这一结论:承载神形象的人为何要创造东西?答案是:因为他们有时候就是喜欢创造的过程,同时也对所造的产品感到满意。圣经告诉我们,在创造过程的好几个阶段,神形容祂的创造是“好的”。创造结束时,神宣布祂所造的“甚好”。祂喜欢祂所看到的,然后便“安息”了。我们很容易想象,在第七日,神安息欣赏自己所造之工。因此,我们看到神进行创造是为了自己的愉悦。诗篇十九篇为创造提供了第二个原因:“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神为天上的星辰设定轨道,以便见证祂的荣耀与神性。第三个原因与第二个相关,是神的自我启示。神透过创造彰显自己的性情与大能(罗马书一20)。诚然,神创造世界有好几个原因。
然而圣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强烈的原因:世界是为了圣子被造。中东有好些特定的习俗可以帮助解释这一概念。耶稣是神的独生子,是神所爱、所喜悦的,神两次公开宣告这一点。神在耶稣的洗礼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马可福音一11)。这一声明在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再次出现,神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马可福音九7)。希伯来文化中,长子或独生子既享有长子继承权,又享有父亲的特别祝福,这在旧约雅各和以扫的故事中可见一斑(创世记二十五24-34,27)。长子有特定的权力与特权,长子继承权包含双份的财产,并领受有关后裔、土地和权柄的祝福。圣经的宣告也是类似的形式,耶稣作为首生的、在一切被造之先(歌罗西书一15),是父所设立要“承受万有”的子嗣(希伯来书一2),也是万有为祂而造的那一位(歌罗西书一16)。世界是为耶稣而造,创造的终极目的在神圣的逻格斯里面找到。
这一主要目的很可能包含第二重目的:地球也是为基督的新娘——教会而造的家园。中东的另一个习俗是为继承人——即父亲所“喜悦的”儿子安排婚姻,1再次留意旧约中的例子,以撒和利百加的婚姻安排。父亲能给儿子、尊荣儿子的最大礼物便是一位新娘,因此神选择以一位新娘荣耀祂的圣子、并为这位未婚妻预备一个地上的家园,是符合圣经的。
这个创造的目的指向一个特定的结论: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是因着一种巨大而偶然的机遇来到一个陌生的星球。如同一首歌所唱:“这是天父世界”。诚然,这个星球是家园,是神为祂的爱子和爱子的新娘预备的地方。
世界是我们的家园
有一首歌的副歌“这世界不是我的家”,其实说错了。我们的世界是天父为基督的新娘而造,尤其是为人类这一神的创造之冠而设计。在所有人当中,神的儿女尤其应当感到宾至如归,因为这个世界实在是天父创造的,祂是大工师和建造者,每一个角落和缝隙都是神宣为“甚好”的,这非同小可!神所造的宇宙不是监狱,让人想要逃离;相反,它是一个值得看护、发展和享受的所在。
遗憾的是,我们地上的家园如今被仇敌占领,就好像二战时期欧洲和亚洲的国家一样。人们在自己的祖国反而像寄居者一般,盼望有朝一日重获自由,奴役他们的锁链能够打碎。我们今日的处境也类似。
有一句格言叫“栽在哪里,就在哪里开花(bloom where you are planted)”,即忠于所在,与圣经中地方与任务的观念相似。即使在被掳时期,神也教导祂的百姓在世上开垦家园、努力寻求同胞的福祉与兴旺:“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的。娶妻生儿女,为你们的儿子娶妻,使你们的女儿嫁人,生儿养女。在那里生养众多,不至减少。我所使你们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利米书二十九5-7)。要活在当下,而非过去或未来,如此行便是在被栽种的地方扎根,这是神要我们在祂恩慈预备的世界中采用的生活方式。
神因着许多原因创造这个世界:祂创造的愉悦、祂的荣耀、祂的自我启示,以及为祂爱子的新娘预备家园。但是首要原因圣经说得很清楚:万有都是为耶稣这位逻格斯所造。
改革宗教育原则 #18:神的百姓应当寻求在这个世界繁茂生长,寻求世人的福祉(而非从中撤退或逃离)。
2、耶稣是创造的支撑之道,万有都是藉着祂而造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翰福音1:3
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歌罗西书1:16
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他创造诸世界。——希伯来书1:2
“起初”是圣经的头两个字,也是约翰福音的前两个字(太初), 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两处圣经都是介绍创世,创世记说:“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世记 一 1-2)。
约翰福音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翰福音一1-3)。
将这两处经文放在一起,很显然三位一体的三个位格都参与了世界的创造。简单地说,创造是来源于父、透过子、藉着圣灵所造,父以圣灵的能力说出话语——耶稣,地便受造。
使徒保罗和希伯来书的作者都论到耶稣基督是万有藉之被造的话:“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他创造诸世界”(歌罗西书一16;希伯来书一1-2)。神发出话语——逻格斯,世界便成形。耶稣就是神创造背后的话语。
改革宗教育原则 #19:作为万有的创造主,基督统治撒旦及牠“不可见”的仆役(尽管撒旦暂时作为“世上的神”运行)。
3、耶稣是创造里面的道:万有都由祂托住
万有也靠他而立。——歌罗西书 1:17下
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希伯来书 1:3上
当父发出话语, 被造界便成形。但父也将话 呼入 被造界,圣经说万有都靠基督而立(歌罗西书 一 17下),这是论到我们生活的宇宙的合一性与内在关联。 “多”是那一个“一”的一部分,就是那独一的一位。 宇宙性的“ 一” 将个体连结在一起。
基督的话语也被织入创世的实际, 没有基督“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希伯来书 一 3上),宇宙便是一片混乱。没有神圣逻格斯的临在托住一切,宇宙便不宜居住,会是一个混乱的活生生的地狱。
耶稣为人生与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原料——连通性。没有连通性(或关系、关联),就没有意义。因此,没有耶稣基督用祂权能的话语托住万有,世上的一切事物对我们而言都没有意义。那也自然不会有学习,因为宇宙将变得不可知。但是赞美神!永活的道为宇宙带来秩序与意义,耶稣就是为世界提供秩序与原理的一致动力。
改革宗教育原则 #20: 作为创造中的道(逻格斯),耶稣的临在既影响被造的实际,又影响教育课程(而非仅仅对救恩与伦理产生影响)。
逻格斯(the logos)与逻格斯(the Logos)
耶稣是创造中神生动活泼的道, 祂是将神圣的本质——即一致的结构与合法的功能置入被造界的方方面面的逻格斯( the Logos) ,这一圣洁的本质也被称为逻格斯( logos),开头的“ l”是小写。神藉着祂的话为祂所创造的一切事物注入属神的意义与目的,因此目的与意义并非由人提供。被造界的每一个方面都启示了关于创造主的某些信息,神的指印遍布万物。藉着这一创世之举,我们既承认道,也承认道的权能话语。
起初,地是空虚混沌,神从无中造出一个有秩序的宇宙,祂为空虚混沌注入结构。
神学家和基督徒教育者们称这一结构为“创造秩序”,这个词意味着神是从无结构的混沌中创造出一个合法有序的世界。诗人说:“ 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篇 三十三 9)。
创造的每一面都与创世的大背景(即整体)相关,又与被造界的多样面(即其他部分)相连。在这个意义上,它们形成体系——一个互相关联、互相依赖的系统。因为连通性 是一切学习理论中的那个恒常,我们很容易就可看出逻格斯在创造中产生的教育学功用和影响。
创造的统一结构
>>道荣光万丈的临在——不是泛神论。要理解耶稣如何是父神呼入创造的话语,因此为被造界提供规范,以及祂如何“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其实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泛神论却不是答案,泛神论将基督要么等同于创造中的一致结构,要么等同于被造界本身。基督不是创造的 一部分,因为祂是超越的。祂在创造 里面,但祂并非在被造物当中成为它们的一部分。然而祂的临在的确在创造中无所不在。
>>道有效的临在——不是自然神论。当圣经说万有靠基督而立、基督托住万有,这里的两个词“立(holds)”和“托住(sustains)”都是现在时,它们是正在进行的活动。耶稣今天就在创造中活跃,祂不是钟表匠式的神,创造后拧上发条,让宇宙自行运转,不需要进一步的个人参与。耶稣基督一直作为三一神的第二位格护理着被造界,道即逻格斯, 具有持久而信实的临在,即一种有效的临在。祂是在场的神!
创造的合法功用
然而神的护理目的并非仅仅是维系,除了一致的结构之外,创造的本质还具有合法的功用, 要忠实照着结构本身的目的运行。被造界的方方面面都是按着“各从其类”的独特目的设计,也都按着这个原则规范。这些规范应当在合法功用上体现出来,结构先于功能,并且定义功能。
耶稣正在引导被造界走向一个国度的终局,因此存在一个目的明确的迈进。在其中,作为神圣的 终极目的( Telos) ,耶稣对创造的参与是目的明确的, 被造界的设计是要向着末了基督国度的成就合法地运行,万有都相互效力,朝着神所命定的终局迈进。
作为逻格斯,耶稣为宇宙提供了完美的端正性。祂是保障世界和谐、一致和凝聚的合法动力,自然律和创造常态都体现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神的话管制与托住、充满目的的被造界。
改革宗教育原则 #21:神将祂的逻格斯(logos)注入被造界,为之赋予意义(人类不能为被造界提供意义)。
救赎的中保之道
1、耶稣是万有之后( after all things)的道:祂提供了和解之道。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 1: 12
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歌罗西书 1: 19-20
因着堕落的缘故,一切被造实际都处在奴役之下,叹息等候得赎。我们读到:“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马书八22)。正如罪玷污、影响了被造界的每件事物,万事万物也都被耶稣基督的和解工作所影响。堕落的影响的确是普遍的,但因着基督完成的工作,救赎的影响也同样全面。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成了”(约翰福音十九30),之后发生的事件可以证明这一点。马太福音告诉我们:“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进了圣城,向许多人显现。”(二十七51-53)。诚然,在基督工作完成的刹那,被造界也如同经历生产之痛一般叹息(罗马书八22)。这使得万物都有可能同父和好,圣经说:“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歌罗西书一19-20)。耶稣是为被造界的一切事物带来和解的逻格斯,包括人类、自然、社会与文化。
然而自然、社会与文化的和解却有两个条件。第一,透过神圣逻格斯的中保工作达成的被造界的复原,必须进一步由信徒执行,就是更新、重归他们原初对被造界的圣约职责。我们读到:“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罗马书八19-21,添加着重标识)。
信徒通过耶稣的宝血与父神和好之后,应当作为其余被造界与神和好的执事:“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一切都是出于神,他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希腊文:cosmos(宇宙)】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哥林多后书五17-19)。
我们蒙召与创造主同工,将祂医治的平安带给万物。尽管我们对原初的创造条例仍然具有管家职责,需要治理与发展全地,但首先必须个人与神和解。这奇妙、超乎理解的和平是我们其他工作的根基。我们必须先认罪并处理罪,之后才能重新敬虔地治理。
第二个条件是,被造界 完全而完美 的和解与复原,唯有在基督国度完全成就时才能实现,那时祂会到来、使一切都更新。我们不能透过自己的能力成功地带入神的国,只有耶稣基督能这么做,祂也会在时候完全的时候成就。
歌罗西书所说的和解是基于耶稣所说的“重生”或“更新”,祂说:“到(万物)复兴的时候(At the renewal of all things),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马太福音十九 28)。诚然,当基督再来时,被造界的万事万物都要更新,形成新天新地——一个永恒的新创造。
改革宗教育原则 #22:和解的侍奉关乎整个宇宙(而不仅仅是关乎失丧的个人)。
2、耶稣是万有之上的道:祂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 1:14
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歌罗西书 1:18
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希伯来书 1:3下
你有没有想过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否存在一个可以概括人生核心意义的概念声明?是否有一个真理可以向我们保证,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是受神所看为最重要的事物导引?我相信它是存在的,这个总结声明就是:“ 耶稣基督是主! ”(歌罗西书 一18)。
使徒保罗用以下的话表达了这一观念:“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歌罗西书 一 18)。耶稣基督是万有之上的逻格斯, 祂复活以前所享有的尊荣、荣耀和权柄并没有减少,祂成为了“从死里首先复生的”,完全确立了祂在创造中卓越超然的地位。父神已经给了基督超越性,基督又藉着祂的复活完全持有、宣告、彰显了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
保罗接着扩展这一主题, 形容基督的升高是建立在祂的降卑之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立比书 二 9-11)。
注意这里的祈使语气:“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有一日所有人都将公开屈膝宣告耶稣基督为主(以赛亚书 四十五 23 下) ,但是这个命令今天就有效,父已经将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赐给了耶稣基督(马太福音 二十八 18) 。
这个命令也适用于教育,耶稣到来之前的今天以及每一日,耶稣的名号都当被高举,在全世界的教室中居于该有的地位,因为祂是万有之上的道。诚然,耶稣基督是主!
改革宗教育原则 #23:基督已经被膏立为王,今天就在神的右边统治万有(祂的加冕无须等到“做王一千年”后)。
问题与讨论:
1. 为什么约翰福音的序言是论述圣经世界观的合宜位置?
2. 如果基督教教育要么以启示之道为导向,要么以中保之道为导向,但却不是两者兼顾,那么基督教教育何以与众不同?
3. 上面的经文多次提到“万有( all things) ” ,这对教育有何应用?
4. 为什么“天父世界歌”和“世界非我家”,这两首歌曲代表不同类型的基督教教育?
5. 神创造世界是为了耶稣,这个事实意味着什么?
6. 请解释“没有连通性就没有意义”这句声明,并将之应用在教育上。
7. 被造界如何“叹息”?
8. “逻格斯( the logos) 与逻格斯( Logos)”的标题是什么意思?
9. 你认为耶稣说“到万物复兴的时候”是什么意思?
10.有人说信仰与教育的底线是应用“耶稣基督是主”这句声明,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11.赞美诗唱“万膝将要( will)跪拜”,圣经说“万膝都要( should)跪拜”,这其中有何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