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于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阴间。
摩西这样论及我们人生的岁月:“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诗90:10)。
这个世界上的痛苦,其本源和持续的存在是与上帝有关的,而这位上帝不仅具有无限的权能和智慧,也具有至高的美善和慈爱。这种说法一开始看来似乎是说不通的。但是,仔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痛苦,就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罪存在。哪里有罪存在,哪里就有痛苦。当我们想到罪的邪恶性的时候,我们所惊叹的不是这个世界充满罪和痛苦,而是没有更多!这个原则在很大范围上是适用的。
然而,在我们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众多惨烈的痛苦中,有一个例子是不在这个原则之内的,这就是完美之人基督耶稣的受苦受死。在祂并没有罪。圣经上说:“祂没有罪。”然而,这一圣洁无罪、绝对完美的人却是“常经忧患”。从没有人像祂那样经历诸多的孤独、疼痛、焦虑、忧伤。世人恨恶祂,魔鬼折磨祂,上帝离弃祂。最后,祂像犯人一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乃是一个奥秘之奥秘,是上帝的作为中最深奥、最难解的。这一奥秘的惟一答案,就在基督代罪补赎这一伟大的教义中显明了。
一、十字架的绊脚石
《使徒信经》论及耶稣说:“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于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阴间。”耶稣是上帝的永恒之子,上帝所应许的荣耀的弥赛亚经历痛苦、受死,最后被埋葬。如此描述耶稣,这对犹太人来说乃是极大的冒犯,对希腊人而言,则是极其愚蠢之举。对犹太人来说,弥赛亚不但不会受苦受死,并且还要坐在大卫的王位上施行统治。希腊人听说上帝和救主竟被钉死在受咒诅的木头上,就嘲笑使徒所讲的信息。他们认为这是极其愚蠢的说法。甚至基督的门徒们也被十字架绊倒了。他们不明白十字架的意义和必要性。
但是,在复活以后,耶稣亲自向他们讲述了祂受苦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原因。祂对他们不相信先知关于弥赛亚之死的预言进行了严厉的责备,教导他们说:“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祂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24:26)。先知已经预言基督必要受苦。基督的受苦已经在会幕和圣殿献祭中预表出来。因此,耶稣能够在复活之日引用摩西律法、先知和诗篇中的话教训门徒:弥赛亚必须受苦,且从死里复活。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在上帝的救赎计划中是有一席之地的。这与上帝救拔遭受失丧和毁灭的罪人是直接有关的。 在赎罪日的时候,大祭司按手在祭物身上,象征性地把人所犯的罪转移到用以献祭的羊身上。因此,羊必须受死,还要把它的血洒在施恩座上。这就是补赎祭,教导以色列人救恩之道。这种赎罪祭把以色列人引向以赛亚所预言的弥赛亚:“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赛53:6)。救恩将以代赎的方式来到。耶稣代替祂的子民受苦受死。祂把祂的灵魂作为罪的赎价献上。耶稣受苦不仅仅是用祂的死亡为自己所传讲的教训打上印记。祂受苦也不像殉道士为自己的信仰献上生命。祂的受苦受死乃是为罪作出补赎。
二、上帝的震怒
圣经上说,基督的受死与上帝对我们的罪发怒有关。我们在《罗马书》1章18节读到:“原来上帝的愤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历史上再没有任何教义比上帝对罪人的愤怒这一教义更受人鄙视、讽刺和嘲笑的了。现代神学辩论说,上帝的震怒这一教义与上帝的慈爱不一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显然认为上帝只有一种属性,那就是祂的慈爱。他们从来不思想上帝的圣洁和公义。他们对上帝的震怒和罪的本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们必须认识到上帝的震怒并不是指上帝没有忍耐之心,更不是指上帝控制不住怒气。这丝毫没有专断或不公之意。相反,上帝的震怒表明上帝对罪和恶行的恨恶。犯罪完全违背上帝的圣洁,上帝的震怒就是对于侵入祂的受造界的反叛势力所发的义怒。正是出于上帝的圣洁,上帝恨恶罪,并且必要惩罚罪。罪当受上帝公义审判的处罚。罪要求犯罪的人作出补赎。
要理解耶稣的受苦受死,我们需要对罪有正确的认识。这就是基督受苦受死的原因。祂担当了上帝对其子民犯罪所发的震怒,目的就是要救赎他们脱离永死。因此,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乃是极大地显明了上帝对罪的恨恶,当然也显明了祂对罪人的大爱。为了把罪人从他们当受的震怒中拯救出来,上帝就使祂自己的儿子成为赎罪祭。祂的大爱和智慧发现如此拯救祂的子民,就没有撇弃祂的公义。 三、十字架的荣耀
耶稣的受苦受死不仅与上帝对罪的震怒有关,也与祂对自己的子民的慈爱有关。除非上帝的公义得到满足,否则祂的怜悯就不会临到罪人身上。上帝的公义和信实要求罪必须受到惩罚。上帝是如何做的呢?祂是否把所有人都打入地狱,从而满足祂的公义、确保祂的信实呢?为了拯救罪人,祂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中保,要求祂为罪作出完全的补赎。这就是上帝之爱的神奇。祂赐下自己的独生爱子,为那些当受地狱之苦的罪人担任中保。“上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义”(林后5:21)。
当问及上帝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救赎方式时,我们必须思想的就是:基督这种替代性的受苦和受死彰显了上帝对罪人的大爱,也显明了上帝对罪的恨恶。十字架显明了上帝对罪的震怒,也显明了上帝对罪人的爱。这就是十字架的荣耀。十字架是上帝各样属性的焦点,祂的怜悯、圣洁、公义、慈爱、智慧和信实都根据祂永恒的救赎目的而显明出来。十字架是人类历史的中心事件。
当我们根据这一亮光来默想十字架的时候,就会理解使徒以下宣告的意义:“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这就使得受苦的救主对忧伤痛悔的人来说特别宝贵!我们应当受到上帝的律法的咒诅,但耶稣却为我们担当。基督满足了上帝的公义,这本来是上帝向我们要求的。我们知道基督的受苦受死是代替我们。这就使得我们说:“祂代替我受死,流血使我得赦罪。”
四、死亡和坟墓
《使徒信经》宣告,耶稣不仅受死、埋葬,还“降在阴间”。这并不是说耶稣真的去过阴间,而是表明祂经历地狱的痛苦和折磨。因为这就是罪所当得的报应。祂被上帝离弃,为的是我们永远不被上帝离弃。希腊语中的“Hades”一词在《使徒信经》中被译为“阴间”,这个词是指坟墓。基督“降在阴间”是指耶稣有三天三夜处于坟墓里,处在死亡状态,在死人中间。这样,藉着复活,祂战胜了死亡,使死亡成为进入永生的通道。
五、惟一的解决之道
我们犯罪得罪了上帝。祂的震怒就临到我们身上。祂圣洁的本性要求我们必须为罪受罚。对此,我们能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我们一切的眼泪、忧伤、工作、努力,都无济于事。我们不能为自己的过去赎罪,不能取消我们的恶行,也不能作出任何补偿。惟一的盼望就在于基督的福音。在基督里,上帝圣洁和公义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所以,人人都当聆听福音的信息:“相信主耶稣基督,就必得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