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苗头是在1979年。当选教皇的第二年,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首次访美,行间在波士顿主持了一场户外弥撒。不久后,我跟一个参加了弥撒的神学院同学交谈,他激动地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强烈的属灵经历!”或许是察觉到了我脸上闪过的一丝狐疑,他很快补充道:“别忘了,我可是参加过两次乌尔班纳宣道大会的人!”我可没忘,在福音大会(Together for the Gospel)或利戈尼尔营会(Ligonier Conferences)之前,还有校园团契举办的三年一度的乌尔班纳宣道大会(Urbana Conferences),大会上,福音派名人曾经鼓励过超过两万名学生考虑将生命奉献给跨国宣教事工。这个新教皇比乌尔班纳还厉害?哇!
我跟那个同学已经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他最后有没有改信天主教,但他绝不是唯一一个被这个任职二十八年之久的教皇迷得神魂颠倒的福音派人士。后来不久,有些福音派的人开始称教皇为J2P2,看来他已经与星球大战齐名了!最终,教皇的魅力被拿来与福音派最伟大的偶像葛培理相提并论:“你会发现教皇与葛培理有许多相似之处”,提摩太.乔治(Timothy George)这样说。
哈特明白天主教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仍然竭力争辩》是一本姗姗来迟的书,回应了这种观念下的试探。哈特论及了普遍的观点:新教美中不足(我们的教会单调沉闷)、智性不足(罗马天主教似乎更聪明)、合一不足(天主教是一个教会--至少看起来如此)。在这些以及其它方面,新教绝大部分都已经迷失了方向。此外,哈特还解释了新教徒用以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标准,在后基督教时代的美国常常已经不再主流。
承认新教弊端的同时,哈特也揭露了罗马天主教浮华背后的实际。当代天主教与新教改革时期一样败坏,并且,天主教分支中存在严重的不一致以及持久的神学混乱(持久的解经多元主义并非新教独有的问题)。
然而,这本书并不仅是一本更好的反对罗马天主教的书,尽管这是一个适时的主题。哈特还提醒读者注意历史新教主义的持久力量,将之与当代主流的新教赝品形态或福音派形态区别看待。历史新教主义根植于宗教改革信仰告白,本书中哈特让信条作为主要的发言者,引用的资料从伯尔尼十论纲(Ten Theses of Berne)到威斯敏斯德信仰告白。从信仰告白的角度去看,最近出现的罗马天主教的开放对话并不是什么令人鼓舞的讯号,这些对话的背后是教义的冷漠,我们应当记住这种冷漠在一个世纪以前产生的后果。
《仍然竭力争辩》对现代罗马天主教的热度提供了冷静的剖析,但它同时解释了为什么罗马天主教会对于灵魂而言仍然是一个危险的居所。
——约翰.穆瑟(John Muether)
奥兰多改革宗神学院(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Orlan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