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有古卷:我们)的喜乐充足。”——约翰一书1:3-4
约翰在写作《约翰一书》时,有四个针对实际的目标:他希望促进与基督的众使徒及众圣徒之间的相交,与上帝相交,叫人得着满足的喜乐、信心的确据。前三个目标在这几节经文中就已经显明出来了。
约翰可以直接与这些异端辩论,但他却并没有选择这种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他向我们表明了当如何晓得经历基督徒的相交、喜乐和确据。
彼此相交[1]
约翰把信徒之间的真实相交以及使徒所传福音真理与在基督里和上帝相交联系起来。“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翰一书1:3)。约翰将重点放在了“我们”上面——即我们看见、我们听见,首先指向的是新约圣经中的众使徒。约翰把“使徒性”(Apostolicity)作为教会的一个必要条件。正如《尼西亚信经》(NiceneCreed)[2]中所肯定的那样,基督徒相信:“独一神圣大公使徒教会”。
[1].英文“fellowship”一词翻译较困难,本书在翻译该词时作了调整,译作名词时作“团契”,在译作动词时则为“相交”。——译者注
[2].325年,在君士坦丁大帝推动下召开了尼西亚公会议,并制定了尼西亚信经,这是唯一为天主教、东正教、英国圣公会和基督教新教主要派别共同承认的信经。公元381年,在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上对此信经的内容做了修订,并获得了一致通过。所以,此信经的完整名称是《尼西亚—君士坦丁信经》,但前后略有不同。——译者注
教会和其中的团契,乃是建立在众使徒与众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自己作房角石(弗2:20)。众使徒是耶稣基督传道事工、受死和复活的见证(徒1:22)。他们与众先知一道,都是这位救主的“发言人”(约14:26;15:26)。他们所写成的圣经,被教会视为信仰和教会实践的正典。因此,这记载下来的“上帝之道”(即圣经)便成为衡量教会生活的标准。教会之所以成为独一、神圣、大公的教会,乃是因为它是唯独建立在基督之上的使徒性教会。
约翰宣告说:认信使徒的信仰,是基督徒真实相交的必要条件(sinequanon),“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翰一书1:3)。只有在圣经、使徒教训的基础上,基督徒才能够与众使徒相交,也才能够彼此相交。约翰写信就是为了促进那基于使徒性信仰、唯独靠基督得救的信徒之间的相交。
基督徒之间真正的相交是建立在使徒性真理上,晓得耶稣是谁、福音为何物、基督为我们做了什么。这样的相交乃是从相信借着基督与父上帝和好开始,正如约翰所说:“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一1:3)。
凡上帝的属灵儿女,都当在使徒性真理和真团契的喜乐中长进。这种团契不是一种由散漫的个人联结而成的浮浅团契,而是凡住在基督里、真理里的人彼此间的深厚相交;因此,他们彼此归属。这种团契借着共同查考使徒教训,用心灵彼此对说上帝行事的方式,成为彼此之间的帮助。我们的信徒朋友若长进,我们也一同长进;他们若欢喜快乐,我们也一同快乐;他们若哭泣,我们也一同哭泣。他们若陷入罪中,我们也为他们焦心,以爱心来挑战他们,好复兴他们与上帝及他百姓之间的相交。真信徒应当在爱里面彼此安慰(箴17:17),彼此鼓励造就(诗55:14;罗14:19),彼此谈论分享(玛3:16),彼此在爱里责备(诗141:5),彼此代祷(徒1:14)。
你有没有越来越多地经历到这相交呢?你有没有竭力在使徒性的真理中,在与凡属基督的百姓相交中,长进到更深地步呢?我们若真的认识耶稣基督,也经历了他的救恩,就当越来越向往在使徒教训上长进,又当与那些同享这喜乐的人合而为一。
与上帝相交
与上帝相交或与上帝相通,乃是一种荣耀的特权,而这唯有借着相信耶稣基督,就是上帝所差来的、不但要救赎罪人,也要复兴他们与上帝相交的那位,才能达到。福音的伟大目标就是要叫我们可以晓得与永活真上帝的相交。
希腊语单词“koinonia”(相交),有时候在希腊文化中用来表示婚姻关系。所以,把信徒说成与基督相交(即有亲密关系)的人,是何等妥帖!凡属上帝的儿女,在福音里被说成是嫁给了基督。相交的根基不在我们这里,而是在上帝那里。与众圣徒相交之心,是基督在永世中就有的。因此,我们断不可指望自己,倒要仰望耶稣基督,因为这福音乃是从上帝而来,绝不是从我们而来。他所寻求的不过是我们对这爱的回应,这爱叫我们怦然心动,燃起我们的热望。
以上帝为中心,乃是今日教会的迫切需要。因为我们若为罪忧伤,就应当借着基督在恩典中荣耀降临的光照,去这样行。
众信徒与上帝相交,乃是建立在使徒所传福音之上并由它来托住的。那些自称与上帝相交却仍然行在黑暗里,仍然不信众使徒被圣灵默感的见证的人,便是在欺哄自己。
因此,在敬虔和教义之间并不存在丝毫不和谐之处,因为真敬虔建立在上帝的自我启示上,建立在他的话语上。与我们相交的这位基督,是圣经所启示的基督,不是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基督,或重构出来的基督。与上帝相交,唯独是留给那些借着上帝的恩典得以晓得并认信使徒所传福音,并在生命中经历了救恩之人的。
要进入与上帝的相交,唯有借着这福音,此外便别无他法。凡与上帝相交的人,就是被上帝借着他儿子耶稣基督所启示的福音得着的人。
当我们得与上帝相交,相交的关键常常在于三一上帝的位格。信徒与上帝神格(Godhead)中的每个位格相交。我们在爱中与圣父相交。圣父乐意将他的圣爱赐给每个人:“父自己爱你们”(约翰福音16:27)。
操练与圣父相交的方法,就是借着信心透过基督来接受并回应圣父的爱。当信徒透过基督安息在圣父怀中时,便以发自内心的爱回应了圣父,这爱原是从他而来。我们借着信靠他儿子,便得以以圣父自己为乐,借着尊崇他在自己子民中的道与作为,借着遵行他的律法,来爱圣父。
当一个基督徒在爱上帝方面遇到了拦阻,就当思想圣父爱的本质。圣父先爱了我们,并且他的爱永不改变。他已经借着基督的十字架显明了这一点。凡借着如此默想来到圣父面前的人,必然会在圣父的爱中找到确据。
与基督相交的独特之处,便是借着信心来领受他的“恩典”。“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约1:16)。基督是恩典的本质所在。
凡相信他的人,在基督里所享有的恩典的特权便没有穷尽。相信他的人因为被纳入到圣父的家中,便得以依靠上帝的恩典得与基督相交,以他为兄长。基督并不耻于称凡相信他的人为家人,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相交。凡相信他的人,便甘心乐意以仆人身份与他相交。他们既是仆人,是兄弟,也是永活上帝借着耶稣基督所收纳的儿女,而基督则是众兄弟姐妹中的兄长。透过与基督相交,我们得以认识上帝是我们的父,认识基督是我们的兄长。这就使我们确信基督属我,我属基督。
在《约翰一书》1:3节中,约翰并没有直接讨论圣灵问题。或许,这是因为圣灵的特殊事工是将上帝宝贵的应许和在他儿子里的福音祝福带给我们。或许,诺思替派(Gnostics)所否认的教训与上帝之为圣父与基督之为圣子有关。但是,我们断不可忘记,我们与圣父和圣子相交,永远都是借着圣灵达到的。
我们与作为“保惠师”(comforter)的圣灵相交。圣灵便帮助我们想起基督的话来,又教导我们这些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他要荣耀耶稣基督,要在基督徒心里播撒下上帝的慈爱,说服信徒相信他是上帝的儿子,将信心印在基督徒心版之上,叫他有信心的确据,膏抹他,收纳他,并把恳切祷告的灵赐给他。
与这位永活的上帝相交,乃是福音所结出的最完美的果子。正如一位清教徒所说,他将我们放在了“与天国毗邻之地”。现在,得与上帝相交,是叫我们作好预备,好在将来能与上帝面对面时享有无限的相交。
你是否晓得与上帝相交之事呢?若果如此,你必能透过圣灵宣告说:“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
满足的喜乐
你晓得有哪个人不愿多享生活的喜乐吗?与上帝相交是喜乐的源头。我们若认识了天父上帝的慈爱,得着了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经历了与圣灵的交通(林后13:14),这喜乐便会随之而来。凡属上帝的子民在敬拜圣父上帝、圣子上帝时,借圣灵彼此相交时,相交与喜乐便会双至沓来。
喜乐乃是对那些叫我们的身心得愉悦,灵魂得提升,带来圣洁情感、益处或祝福之事的一种情感上的反应。我们可以在许多事情中找到快乐,比如:在工作中,在财富中,在个人的成就中,在娱乐休闲中,在人际关系中,甚至可以暂时从“罪中之乐”
(来11:25)中找到快乐。但是,约翰头脑中所想到的却是一种远比这一切都更伟大的快乐,是一种唯独从上帝那里才能找到的快乐,一种唯独属于那跟随基督之人的快乐。
有许多人,似乎活在一种无尽的痛苦当中,无法在任何事情上找到一点点快乐,一天天活在毫无益处的折磨、挫折、失落与痛苦当中。还有一些人,在他们日常行动或人际关系中找到了些微快乐,不管它合法也好、邪恶也罢;然而,这样的快乐却难以把握、飘忽不定,而且还要服从于一种聚散离合的痛苦规律。
即便是基督徒,也会有所失误从一些错误的地方来寻找快乐,或执迷于某种快乐,而它远不及约翰想要我们得到的喜乐,就是“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的喜乐。
约翰从主耶稣那里借用了这句话。基督说自己是“真葡萄树”,信他的人乃是枝子。对他们来说,生命和结果子都在乎住在他里面和住在他的爱里面,行他所吩咐之事。基督随后宣告说:“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5:11)。在随后一章中,基督将奉他的名祷告的权柄赐给了凡相信他的人,随后又加上一句说:“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16:24)。
在这两个例子中,耶稣基督应许给他们一种更大、更完全、更长久的喜乐,胜过其他一切快乐。这喜乐属于凡住在基督里的基督徒,他们既经历了上帝在基督里的慈爱,又去行基督所喜悦的事。当信徒发现上帝是何等愿意垂听那奉基督之名所献上的祷告,以及他照基督自己的应许回应这祷告的能力,就会寻找到这喜乐。
约翰此时拾起这一主题,宣告说:喜乐乃是他信中所提及各样事件中的第三个目的。在认识这些事件并去实行这些事的过程中,我们的喜乐就可以满足,或从字面上直译作“使我们的喜乐满足”。
这个宣告开启了整卷书信的信息。对此,在这里毋庸赘述,只需从诸多叫基督徒喜乐得以满足的事例当中略举几例就可以了:
1.有一种喜乐,本于认识上帝并他在基督里的慈爱,晓得我们的罪过得以赦免并且有了永生,正如约翰所总结的“从主所听见的信息”(约一1:5;2:1,2;3:1,4:16;5:1)。那真正的喜乐永远都是以基督为中心。的确,我们若认识基督越多,喜乐也就越多;当喜乐不再与基督相联,喜乐也就不再是喜乐了。
2.有一种喜乐,乃是从遵行上帝所吩咐的事,就是遵行那蒙上帝喜悦的事而来。当我们遵行上帝显明的旨意,就会发现那出于上帝旨意的极大喜乐。喜乐和顺服,彼此强化。这样的顺服尤其会使人们相信他儿子耶稣基督之名,彼此相爱(3:23),与上帝相交,住在上帝里面,且使上帝住在我们里面,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3:24)。
3.有一种喜乐,乃是靠圣灵在我们生命中动工而来,是“圣灵的膏抹”,他要教导我们一切的事,成为我们胜过这世界、肉体和那“恶者”的力量,带给我们对恩典和救恩完全的确据(2:20,27;3:24;4:4,13)。这种喜乐靠着圣灵的恩典就会化为成熟信徒头脑中一种训练有素的状态,并会造就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腓4:11)。
4.有一种喜乐,发自与其他信徒的相交,它会叫我们在上帝里的喜乐得以增强(约一3:10-24)。倘若你是一位信徒,业已经历到这样的喜乐。倘若你曾经感到过忧郁沮丧,也曾经与另一位信徒相交过,基督的灵便可以叫你的喜乐得以复兴。或许,你觉得自己不愿与另一位信徒谈话;但是你仍会从自己已往的经历当中晓得,若是你这样去行的话,就会找到更多的喜乐。上帝知道如何将那痛苦的鞭策转化成喜乐的翅膀。他们若与上帝相交,并且彼此相交,上帝便会尊荣自己的百姓。
借助这一切方式,上帝在他爱子耶稣基督里,并透过他的爱子耶稣基督,将结果子的喜乐赐给凡属他的儿女。“基督徒从头到脚都应当赞美上帝,”奥古斯丁(Augustine)[3]这样写道;路德(Luther)[4]则这样描述道:“基督徒应当成为一首活泼的颂歌。”在透过与他相交以上帝为乐的事情上,我们是何等不能持之以恒啊!
我们必须扪心自问:人们有没有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上看到与上帝相交所带给我们真正喜乐呢?约翰在这卷书的序言中所谈到的三种目的——与信他的人相交、与圣父和圣子相交,以及真正的喜乐,是否同样也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呢?倘或不然,那你就少了一份快乐,便表明你的基督教信仰有所疏漏。
我们怎样才能经历到这无尽喜乐的江河呢?答案是要借着两件事:第一,要放弃在属世之事中寻求快乐的作法。第二、要借着信心来仰望基督。因为唯有基督才是一切真喜乐的源头,这喜乐里有一个应许,就是上帝怎样,这喜乐也就有怎样的长阔高深,也就有怎样的久远;我们今生和来生都当视之为珍宝。正如罗伯特.慕勒.麦克谦[5]如此美妙地说到:“不信[基督],你便没有喜乐;信得少,你的喜乐就少;信得多,你的喜乐就多;全心相信,你就会有完全的喜乐,你的喜乐就会满足。”
[3].奥古斯丁(Augustine,公元354年-430年),生于北非迦太基,早年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安布罗修为之施洗。天主教一般译作“圣奥思定”、新教一般译作“奥古斯丁”。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思想家,他的神学对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中,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新教教会,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路德和加尔文都是奥古斯丁主义的复兴,特别是他的思想与加尔文的思想一道称为“奥古斯丁—加尔文主义”。他的著作主要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等。——译者注
[4].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中倡导者,路德宗(信义宗)的创始人。1517年,他因为反对“赎罪券”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而引发了宗教改革,随后以其所著《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成为宗教改革的三大论纲,奠定了“唯独恩典”、“因信称义”“信徒皆祭司”、“唯独圣经”等教义,其他著作有《罗马书注释》、《诗篇注释》等。——译者注
[5].罗伯特.慕勒.麦克谦(RobertMurrayM’Cheyne1813–25,March 1843)苏格兰著名牧师、布道家、诗人,因其敬虔和祷告而著称,曾在1835年至1843年任苏格兰长老宗牧师,他的讲道集被集成《忠心的侍奉》,29岁时死于伤寒病。——译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