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上帝面前可以安稳。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上帝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上帝坦然无惧了。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上帝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遵守上帝命令的,就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我们所以知道上帝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约翰一书 3:19-24
在这几节经文中,约翰探讨了与疑惑争战的问题。对于真信徒如何来回应疑惑,约翰提供了四种指导:1)在上帝面前回应那控告你的良心(3:19-20);2)坦然无惧地安息在上帝里面(3:21-22);3)操练信心与爱心(3:23);4)借着圣灵的见证来证实我们是上帝的儿子。让我们一起逐一考察。
回应责备你的良心
在成为一位真基督徒之后,很有可能仍然对自己在基督里的地位没有把握。缺少确据,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在与人内心的罪进行持续争战的过程中屡战屡败,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撒但的控告,或是我们周围的环境等等。当我们背上自我怀疑的包袱时,就会开始追问:我是真基督徒吗?我真的一直相信耶稣基督吗?当我死去的时候,我真的会来到上帝面前吗?所有这一切都可能会因为一颗控告并责备我们的良心而得到加强。毫无疑问,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曾经被诸如此类的思想刺痛过:“我怎么可能是基督徒呢?看看我所说的这些话,看看我所做的这些事,看看我心里所想的这些东西,我至多不过是一个刚开始按基督徒的方式来生活的、可怜的软弱基督徒罢了。”当我们遭遇人生的失败之后,当我们看到自己处在某些特别令人沮丧的处境中的时候,这些控告通常就会出现。一次在信心、爱心或顺服上的失败,就会促使我们去猜想:“我真的是基督徒吗?”撒但就是用这种方式或其他方式,卖力工作,试图把我们抛入灵命低谷中。约翰针对疑惑这个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他说到,首先,我们要在我们伟大、全知的上帝面前,来面对那颗控告我们的良心:“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上帝面前可以安稳。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上帝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19-20 节)。“心”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指人的良心。我们的良心在意识领域中运行,但是它却扎根于那写在我们心中的律法。当它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叫自己的良心或者说最隐秘的灵魂安息下来呢?
围绕确据问题,约翰着重提到三件事情,这些都是属上帝的儿女良心受压沉重时最欢迎的:
第一,不应当忽略良心的控告。良心是上帝在我们灵魂中设立的监察官。当罪抬头时,它就会有所反应。罪虽然已经使人良心的能力变得迟钝,但它却仍在人的内心起作用。人的良心或许需要调整,但我们却绝不能忽略它的作用。那些叫我们忽略自己良心的人,与其说是施善于人,不如说是加害于人。 第二,我们必须确信上帝的爱存在我们里面。“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上帝面前可以安稳”(19 节)。“从此”,乃是回指约翰刚刚在第 18 节经文中所说过的话:“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对我们救主和他百姓的爱便表明,我们的基督徒身份不是假的。我们虽然不能总是照着所当行的与上帝同行,但是每当我们的良心责备我们时,我们心里所存的对这位救赎我们的救主的爱,还有对我们早已与之联结的属上帝百姓的爱,便叫我们的良心确知我们对上帝的信心。
当我们省察自己最近的思想、言语和行为时,我们的良心若是责备我们,我们绝不要与这种控告争辩。与此相反,我们倒应当指向那种被清教徒称为我们生命中“上帝闯入之爱”的真实。于是,我们就可以说:“我的良心所言非虚,我已经失败了;而且,直到我生命中的最后一息,直到我在上帝面前被造成完全人之前,我仍然会继续失败下去。虽然我已经失败,已经堕落,但是我信服,上帝已经闯入了我的心门之中,并且我已经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我爱属他的百姓,尽管他们可能是罪人和穷人,而且我在众人之前爱基督。”
约翰说,我们可以指着确据实际的明证,而不是那些我们所宣称的、感觉到的东西,或是人心里所期望的东西。这种明证便使我们良心的控告归于平息。“我虽然无法否认你的控告,但是我相信耶稣基督;我心潮澎湃,向往基督。我已经认信基督。”这样说当然很容易,但是,此处约翰却谈到了一种落实在“行为和诚实上”的爱(18 节)。这种爱乃是一种愿意为弟兄的缘故舍命的爱。
真正的基督徒并不会仅仅作出一种模糊的宣告了事。上帝已经除去他们的石心,给他们换上了一颗肉心;他们那颗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开始在彰显耶稣基督的性情方面不断长进。这颗更新了的心灵会超越自己的视野,伸展出去,去拥抱那属上帝的子民。第三,要想对上帝对我们的大爱有确信,我们就必须确信上帝的伟大过于我们自己。作为一名基督徒的确据,若唯独建立在我自身对上帝的大爱的确知上面,那我就会不断成为自己罪性以及撒但控告的牺牲品;因为即便是我对这种爱有感觉,这种感觉也有起起伏伏,甚至有失落的时候。最终有效的判决不是我对自己的判决,或是别人对我的判决,而是上帝给我的判决。因此,约翰说:“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上帝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20 节)。约翰说,我们所要诉诸的不是自己的良心,而是上帝的伟大,他乃是那足以作我们救主,并且充满慈爱复兴我们灵魂的主。我们的良心虽然责备我们,但上帝的心比我们的心大。
为了要明白这种诉求,请阅读《约翰福音》21 章的内容,这里描述了主耶稣在复活之后是如何面对彼得的。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彼得曾经有三次不认主;他甚至在一位婢女的面前都不承认自己认识基督。因此,主耶稣便把彼得挑出来,在《约翰福音》第 21 章 15 至 17 节中,三次追问彼得到底是不是爱基督。在被问到第三次的时候,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17 节)。彼得知道,基督知道关于自己的一切实情,包括彼得爱这位救主的实情。
彼得所诉诸的乃是主的无所不知。他晓得,我们借以叫自己良心平息下来的最终根基,并不在于我们可以指着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叫我们以为“是的,我是一位基督徒。”我们最终的确据在于,我们属于一位满有怜悯且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所当得的来对待我们的救主。我们属于一位用自己的宝血已经洗净我们一切罪孽的主。
上帝比我们的心大,上帝之大过于我们的罪和失败,因为他有无限的怜悯。他“喜悦施恩”(弥迦书 7:18)。上帝的救恩超过我们的邪恶。在这里,我们的良心便找到安息之所。
坦然无惧地安息在上帝里面
在 21 至 22 节经文中,约翰接着提出了两种蒙福之道,可以帮助信徒坦然无惧地安息在上帝里面,使他有一颗安静的良心,不致跌倒。他在 21 节经文中写道:“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上帝坦然无惧了。”作为相信上帝的人,我们之所以能在上帝的面前坦然无惧,首先是因为我们有一位为我们所有的罪付上了赎价的主。我们可以带着一切控告来到耶稣基督的宝血和公义那里,说:“我的救主已经为我付上了全部赎价。他已经为我预备了父上帝所悦纳的义。我救主的宝血已经遮盖了我一切的过犯;因此,我的良心不再责备我。因为基督的缘故,我便可以在上帝的面前坦然无惧。”
基督徒得以来到永生上帝的面前,不仅是出于罪得赦免的罪人的信心,也出于蒙了复兴的属上帝儿女的信心。这样的坦然无惧不是一种幻想。不如说,这是上帝对我们疑惑的回应。我们的信心不是建立在自己是谁,或作了什么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是谁及他所作的一切上。约翰说:“亲爱的朋友们啊,应当刚强壮胆;我们在上帝面前是有信心的。我们并非活在怀疑和理解的蒙胧世界中。我们之所以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面前,乃是因为我们救主的顺服已经遮盖了我们一切的过犯。”
我们也可以在基督里来到父上帝的面前。新约圣经通常不把一位信徒描述成“基督徒”,这个词只用到过一次,出处是《使徒行传》13 章。确切地说,信徒被描绘成一位“在基督里”的人。信心把我们带进耶稣基督里面,好叫我们在来到父上帝面前的时候,得以披戴主耶稣基督。我们与基督无法隔绝,因为信心已经把我们带入基督里面。这正是为什么约翰在第 24 节经文中这样说的原因所在,“遵守上帝命令的,就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
第二,我们之所以在上帝面前坦然无惧,乃是因为我们来到他面前,相信我们可以从上帝那里得着所求的一切。就像第 22 节经文中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22 节上)。约翰鼓励那些心灵被假教师弄得退缩的信徒,说他们可以得着向上帝所求的一切,只要这种要求是照着上帝的旨意祈求的。
一个孩子可以相信,他或她向父(母)所求的一切无不得着,只要这东西在父(母)看来是好的、有益的。这恰恰就是耶稣在《马太福音》7 章中教导自己门徒的:“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在第 9 节至 11 节经文中,耶稣描绘了一个儿子向自己父亲求饼的情形。“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给他蛇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
一个充满信赖的孩子,相信自己父亲的慈爱和智慧,也相信自己的父亲会作出最好的选择。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除了对自己有益的、好东西之外,会别无所求。约翰在第 22 节经文中说到:“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借着恩典,我们之所以领受上帝的恩赐,乃是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行为以及蒙他悦纳的愿望表明:我们信靠他,爱他,并且是他真正的儿女。
顺服,就是我们行事要蒙那爱我的父上帝,那救赎我们的救主,还有那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悦纳。因此,无论我们多么盼望自己的祷告蒙应允,不管这是为了健康祈求,是为了工作祈求,还是为了某种关系祈求,基督徒都应当在每次祷告结束的时候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这就承认我们并不想求任何不蒙上帝悦纳的事。我们所要的只是合他旨意的。
我们之所以这样祈求,乃是因为我们的天父知道什么东西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我们不知道,今天或将来会有什么事临到我们头上。我们认为今天看上去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或许明天就会发出死的气息。我们所看见的有限,我们是时间当中的受造之物,而不是出于永恒。因此,我们要带着一种儿女般的爱,说:“父啊,这是我心里所祈求的,但只赐下你所喜悦的并且带给你荣耀之物。”我们的救主在客西马尼园中为我们树立了祷告的榜样,那时他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 26:39)。
操练信心与爱心
约翰接下来对上帝命令的本质做了总结。他在第 23 节经文中说:“上帝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
相信基督,乃是福音中的第一条诫命,而且也是最大的诫命。
我们若相信他儿子的名,就蒙他悦纳。这个被翻译成“叫我们相信”的动词,使用的是一种无时间的时态(或作“不定式”)。它不是指时间中的某个点,而是指一个伟大的事实,一种真实、固定和永恒的东西。它指向一个人的信仰,他已经相信、仍在相信,而且将来还会继续相信基督的名。因此,约翰不是单纯指理性上的认可,说:“我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也相信他是道成了肉身来的。”约翰在这里所谈到的信,乃是指向耶稣屈膝跪拜,并且接受他一切之所是。真正相信耶稣,就意味着要将你自己的整个心灵都安息在耶稣基督里,让他来背负你一切罪的重担。它意味着,完全接受他就是上帝的先知、祭司和君王。它意味着,完全相信将上帝的圣言带给我们的那位独一的主;他来,作成了我们的挽回祭;他来,为要作我们的王;并且,他要保守我们脱离一切的仇敌。这样的信仰才是上帝对疑惑的解毒剂。
请注意,约翰是如何将信仰与爱彼此联合起来的。这条命令是“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两者并行不悖。你若没有尽心去爱自己的基督徒同胞,就没有信基督,约翰说。彼此相爱,是“信耶稣基督的名”的必然结果。你的生命安息在基督里了吗?你爱属他的百姓吗?你是在操练以基督为本的信心和顺服吗?你若能说“是的”,就可以确信自己是一位真基督徒了。
查验儿子的身份
约翰知道我们的良心是何等脆弱,所以,在第 24 节经文中提出了两条无谬的标志;借此,我们就可以查验自己是否在基督里面,他是否在我们里面:“遵守上帝命令的[1],就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我们所以知道上帝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第一,约翰说,我们若遵守上帝的诫命,那我们的顺服就表明我们住在基督里面,基督也住在我们里面。若顺着血气,我们就会像昔日的法老那样,说,“耶和华是谁,使我听他的话呢?”但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可怜的心灵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欲望,要蒙这位天地的主悦纳;有了一种新的能力,要遵行上帝的旨意;这就是一种荣耀的表记,表明救恩已经闯入了你的生命中。这种能力不管是突然间出现的,还是缓慢出现的,但结果都是一样:我们视上帝的诫命为宝贵,并尊行上帝的诫命。圣灵便在我们的整个生命中做工,来培育这种能力。
[1].此处的“命令”在原文中是复数形式,是指上帝的诸般诫命。--编者
第二,圣灵内在的见证同样证明我们儿子的身份。约翰说:“我们所以知道上帝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圣灵这种内在的见证,乃是与一种被更新了的生命一同长进的。除了对父上帝的信仰与顺服之外,圣灵绝不会对我们的灵魂做见证。
确切说来,约翰在这里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他是指圣灵所发出的某种确据的微声,好告诉我们是基督徒吗?不是这样,约翰在这里乃是指保罗在《罗马书》8:15 节中论到罗马基督徒时所说过的话,“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
保罗在《罗马书》8 章中使用的“呼叫”这一动词与用来表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呼叫”的那个词是同一个词。这是属上帝的儿女在有极大的需要时,当人的整个心灵都要崩溃时,一种痛苦的呼叫。这种大声、撕心裂肺从被钉十字架的救主那里发出的呼叫,还有那情不自禁从上帝儿女受压甚重的心灵中发出的呼叫,就是上帝所说的,“我的圣灵与你们的心同证你们是我的儿女”。这就是说,圣灵使我们如此呼叫,乃是借着赐给我们儿子身份、儿子般的爱心与敬畏之心。哪里有了这样的态度,圣经就会在那里做工,生发出他们来。
偶尔,我们的某个孩子会在夜里哭醒。孩子吓坏了,哭喊着说,“爸爸!”我们就会用一个拥抱来回应这哭喊,使他们所受的惊吓平息下来,赶走孤独。这种回应就是主耶稣基督给自己门徒的,他告诉他们说:“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要差下保惠师圣灵来。”他要与你们同在。你们最好的朋友要差下他的圣灵来,这圣灵要叫你们确信上帝是你们的上帝,你们乃是属他的儿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