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父老啊,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胜了那恶者。小子们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父。父老啊,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刚强,上帝的道常存在你们心里;你们也胜了那恶者。”——约一2:12-14
在《约翰一书》2章中,约翰提出了五种自我省察的方法:顺服的验证(3-6节);爱的验证(7-11节),经历的验证(12-14节),贪爱世俗之心的验证(15-17节),纯正教义的验证(18-29节)。在这项清单中,经历的验证有独到之处。这是因为在12至14节经文中,约翰停下来,在继续呼召信徒自我省察之前,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放之所有基督徒而皆准的教导。
约翰为什么停下来
约翰停下来,首先是要提醒自己的读者,他谈到的这一主题的迫切性。请注意,约翰著作中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他在称呼“小子们”(即“小孩子们”,下同)、“少年人”和“父老”时,曾经三次用到了“我写信”。约翰对这些受书人的属灵福祉非常关心,这尤其是因为异端正在向教会渗透,并威胁着信徒的属灵福祉。
其次,约翰停下来,乃是要提醒自己的读者要关注信仰的根基。他认识到,自己的大部分教导中有强烈鉴察人心的作用,也能撩动人心,即便是对那些真信徒也是如此。撒但可能会歪曲约翰的话,叫那些软弱的信徒灰心;一些“小子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怎么会有希望达到约翰所提出的这些真信仰标准。约翰在这里停下来,提醒信徒们他们经验的根基乃是在基督里,又提醒他们上帝在引导他们有得救信心上所做的一切。他借着提醒他们在基督里拥有的一切,来鼓励众信徒,使他们勇敢前行,顺服上帝之道,爱他人,并把他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
约翰的读者
在12至14节经文中,约翰对自己的读者发出了六大宣告,分成两套,每三个宣告是一套。在每一套宣告中,第一个宣告都是针对“小子们”的,第二个宣告都是针对“父老”的,第三个宣告则是针对“少年人”的。许多注释书就约翰在这几节经文中对受书人称呼的分类有不同的意见。有些注释书认为,约翰所提出的乃是三种看待所有基督徒的方法,因此每一种称谓都适用于所有的基督徒。即便是每一位信徒都需要聆听并应用约翰所有的宣告,但这种方法似乎仍与约翰说话的语境和内容并不相符。
诸如路德和加尔文等解经家则认为,约翰这里指的只有两种人:“父老”与“少年人”,抑或说成熟的基督徒与不成熟的基督徒。
他们把“小子们”看成是适用于所有信徒。他们引用的是《约翰一书》2章1节的内容,约翰在这一节经文中说:“我小子们哪,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也就是说,约翰乃是在称呼上帝的整个家,用一种充满爱心的方式把他们称为“小子们”。但是,约翰在这里所使用的是不是这种称呼呢,还是说,他是在谈论一种与“父老”和“少年人”不同的分类呢?再者,为什么约翰在13节经文中使用了一个不同的词(paidia,也就是学龄儿童),而不是用12节经文中的(teknia,亦即后代)来表示“小子们”呢?他是在指教会会众的实际年龄呢?还是在指教会中属灵成熟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种人群呢?
假如约翰在这里用对仗的方法两次谈到了每一群人,那么我相信,他心里所想到的是三群人。当你对比12节经文与13节的后半节经文,13节上半节与14节经文,很难得出任何结论。尽管这卷书总体的脉络表明,12节经文中的“小子们”(teknia)通常是指整个教会,因为约翰在《约翰一书》中有好几次以这种方式用到了该词(见2:1,18,28;3:7,18;4:4;5:21);但是,我们所讨论的这几节经文的直接上下文却证实了三种不同程度经历的说法。而且,在13节经文中译为“小子们”的这个词是(paidia),这肯定是指年幼的孩子。
不太可能的是,约翰在这里只是写信给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那些年龄成熟的人可能在恩典上仍然是小孩子,而那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可能在恩典上成熟了。即便当时有一种日益增长的趋势,在约翰所谈到的第三代基督徒身上属灵成熟的程度与自然年龄相符;但是,约翰所强调仍是人的属灵经历。上帝的家,就像任何一个人类家庭一样,包括不同成熟程度的成员。
我们做一个结论,在12节至14节经文中的严格对仗便表明,解释这些经文最为稳妥的方式,正如奥古斯丁所说的那样,就是要看到约翰是在讲述三个处在不同属灵阶段的群体。约翰似乎是在说:“刚刚步入信仰,在恩典上还是小孩子的哪,我写信给你们;父老们哪,我写信给你们,你们与救主同行了许多年,并且已经表明了对上帝的忠心;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你们正在恩典中长进,也当在挣扎着要胜过罪和撒但的时候在基督里劳苦。” 反复谈到这三群人和他所写给每群人的信息,乃是约翰用来强调他们在基督里所拥有的特权的一种方式。这同样也是表明约翰对信徒热切的爱和对他们属灵福祉深切的关注的一种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事情却是,在每一种情况下,约翰都是在按照真基督徒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在探讨基督徒的经历。那些年轻的归信者,约翰将他们称为“小子们”,乃是那些刚刚归信的人。
他刚刚晓得自己的罪被赦免了,并且开始体味以上帝为父到底意味着什么。因此,约翰在12节经文中说:“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又在13节经文中说:“小子们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父。”
在归信之后最初那些日子里,得与基督这位救主和为父的上帝联合,领受关于上帝的事,以他为乐,依靠他,被他所环抱,赞美歌颂他的名,并且在施恩宝座前祈求,何等喜乐!罪得赦免的喜乐,与上帝建立起个人关系,这对年轻的信徒来说,乃是最为宝贵的。
尽管那些新信徒业已经历到了上帝的良善,并且愿意像一位顺服的儿女一样行事为人,但是他在这样做的时候仍不够老练。他虽然对上帝大有爱心,向上帝存心温柔,但他却还不明白每天分别为圣的争战,基督徒每天生活中的激烈争战,和应当不断依靠基督生活的必要。他的单纯和信仰的力量,还有初涉恩典与罪得赦免的亮光与喜乐,对教会来说都是恩典的赏赐,然而他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在某些特定的时刻,他过分倚重自己的情感;他在顺服上帝并与上帝有清新的相交时被提升,在不顺服和远离上帝时,又被抛入到低谷。他既容易受到激励,又容易灰心丧气。
他对上帝向他所存的希望认识不多,却有一颗饥渴慕义的心肠。
信仰中的父老们,他们在灵命上成熟稳定。他们已经以一种亲密方式得以在基督里认识了这位永生的上帝。约翰强调,这些父老们认识这位永恒不变、恩典的上帝,在13节和14节经文中两次谈到:“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
父老们所关注的乃是基督。他们对基督荣耀的位格和他不同职分有见识。他们将基督视为耶和华上帝一切计划的核心,是人所看不见之上帝的真像,是在他里面万有都同归于一的那一位(弗3:11;林后1:21)。
这些父老们在基督里的经历与那些“少年人”相比要更完全。就像拿孙那样,在《使徒行传》21:16节中把他称为“久为(或作“老”)门徒”,这些“父老们”,从属灵的意义上讲是老的、老练的信徒。他们的知识有根有基(西1:23),他们有影响力而且很稳固(腓1:9,弗3:18)。他们在真理上稳固、谨慎、清醒、自制(弗4:14,多2:2)。在他们生命中,信心和顺服乃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对圣洁之路有了成熟的理解,并且装备好了要靠基督的力量行出圣洁来。他们已然经历了主耶稣基督乃是一位应当服侍的卓越的主。他们已然经历了上帝对他们的无知是何等忍耐,是如何满有恩典地饶恕他们的罪孽,又是如何信实地供应他们的需要。基督的良善鼓励他们来操练爱心、顺服和感恩。他们已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保罗所称之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的地步(弗4:13)。
上帝之道丰丰富富地住在属灵的“父老们”身上。他们有很好的属灵意识、在基督里老练的生命和练达的策略,使教会受益。保罗说,“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林前4:15)。身为父老的人可以引导那些在信仰上无知的人、婴孩和少年人。他们得胜的生命吸引人们来效法他们以基督为本。他们的谈话中充满了对基督的谈论。他们知道如何向孩子和少年人讲话,向伤心的人和那些心存疑虑的人讲话。他们可以能分辨仪文与能力,假冒为善与诚实。他们晓得如何去抵挡那些不能使教会兴旺的错误观念和筹算。他们有极大的责任帮助会众来专注于三一上帝和他的真理,并保持福音的纯正。
在新信徒和成熟的基督徒之间,是那些信仰上的“少年人”。一位二十岁的年轻人,一部分已经成熟了,一部分还没有成熟,他正在从成年后严峻的生活中积累经验。同样,这些属灵的“少年人”也正借着稠密的属灵战事,借着担负起重担,借着每日的忧患,为担负起基督徒完全的责任接受着装备。他们代表着基督徒生命中抵挡攻击的第一防线。他们带着属灵的热情来查考圣经,在信仰上大发热心,在祷告中大有能力,在行动中有紧迫感,在见证中刚强壮胆。他们在基督里刚强,靠基督忍耐,借着基督来抵挡攻击。
这些归信的年轻人心存感恩,因为上帝已经在他们生命中攻破了罪和撒但的权势。尽管他们仍然会跌倒,落入错缪中,就像年轻人在他们生活中常犯的错误一样,他们已经有过属灵胜利的激动。他们已经被上帝之道所刚强,他们为了真道迫切地争辩,并且能够常常胜过那恶者。他们的冲突常常成为征服。
但是,这些年轻人仍不够成熟。他们的经历绝对没有完全。他们奋力挣扎来抵挡不敬虔,但他们仍然需要在恩典中坚忍。他们仍然需要了解,这位“老谋深算的撒但,对年轻的梅兰希顿来说,是太难对付”。他们常会考虑自己太多,被情感的高低起伏所左右。有太多时候,他们被自己所作的工作以及自己的感觉所影响,而不是受上帝的工作和上帝的感受所影响。他们需要更多地为上帝的荣耀而活,而不是为自己而活。
这就是约翰所问候的三种人。“小子们”就是那些灵命年轻信徒,“父老们”则是那些灵命成熟的基督徒,“少年人”则是正通过每天与罪和撒但的不断争战而走向灵命成熟的那些年轻信徒。所有这三种人都是教会的祝福:“小子们”是教会所伸出来的手;“少年人”是教会强壮的膀臂;那些成熟的“父老们”,则是教会的脊梁。“小子们”代表着教会温柔的爱心,“少年人”代表着教会的力量,“父老们”则代表着教会的智慧。然而,每一组信徒都有自身的软弱之处。信仰中的“小子们”,容易对自己的感受小题大做,“少年人”则容易过于看重自己所做的工作,而“父老们”,则会过分看重自己的知识。正如约翰所言,这三种信徒都需要圣灵持续不断的、每天的带领,才能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玷污。
信仰的根基
约翰希望各种灵命成熟度的基督徒都能反思那些适用于所有基督徒的真理。在一开头的三句经文中,约翰提到了三条根基性的真理,最后在后三句经文中以不同形式对此作了重申。约翰所要强调的是借以建造信徒生命的根基,好使他们受到鼓励而前行,并将自己的生命建立在这些根基之上。
1.他们的罪得赦免。在12节经文中,约翰说:“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约一2:12)。当圣灵开始在罪人生命中动工之时,他们开始察觉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的罪。主耶稣在楼上教导自己门徒的时候,便告诉他们:“他[圣灵]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6:8)。
在我们主耶稣的福音中,第一个而且是最大的应许就是罪得赦免。在五旬节那一天,那些听到了彼得讲道的人在认识到自己的罪时,便呼喊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彼得告诉他们:“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上帝所召来的”(徒2:38)。
约翰因此写信给那些信心上的“小子们”,使他们确信他们的罪得赦免唯独是因为基督的缘故。实际上,他告诉他们,“鼓起勇气来吧,你们的罪已经赦免了,并被纳入到了上帝的家中。不要对这些特权想当然,不要对它们视而不见。要记住,你们的称义是完全的;它既不会失去,也不会在增添什么。”
2.他们认识圣父和圣子。约翰在13节中说:“父老啊,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随后,他说到:“小子们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父。”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罪已经被上帝所赦免了的时候,就学会认识上帝是我们的父。当那位浪子以悔改之心回到家中,他的父亲便跑去迎接自己的儿子,抱住他的颈项与他亲嘴。这个儿子的罪被涂抹了,再次被接纳到了家中。同样,当上帝赦免了我们的罪,便把我们纳入到自己家中,而我们也就开始认识到上帝是我们的父。
诺斯替派当时告诉信徒们的是,他们并不认识上帝,因为他们缺少诺斯替派拥有的那种特殊的知识和经历。约翰说:“我此时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已经认识父。你们已经开始认识他。你们是他的儿女,没有任何事能改变这一点。”
要确定你是不是一位认识上帝的真基督徒,就要扪心自问,我是如何祷告的?与其是思考你所祷告的内容,倒不如考虑你是如何祷告的。你是像一位儿女那样向这位把自己的独生子赐给了你的慈爱圣父祷告呢,还是像一位陌生人那样祷告呢?当我的孩子来到我面前,他们并不会求告说:“先生,我们可以约个时间吗?”他们乃是说,“老爸,我可以谈一谈吗?”他们称我为父,因为他们与我有关系。他们可以和我有一种其他人所无法拥有的亲密关系。
当上帝的儿女祷告的时候,一种由圣灵所培育出来的上帝是父的感觉,就会鼓励他称上帝为“父”。耶稣说,我们祷告时要说:“我们的父”。圣灵感动我们带着信心呼唤这位天上的上帝为“父”(罗8:15)。
那位使我们与父上帝之间的这种关系成为可能的,乃是上帝的永生儿子,约翰称他是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1:1,2)。
当我们的信心成熟,就会体味到上帝在基督里对我们永恒的爱。我们就会对上帝在《耶利米书》31:3节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
3.他们已经胜过了罪和撒但。请注意,约翰所使用的乃是过去时态,他说到:“少年人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刚强,上帝的道常存在你们心里;你们也胜了那恶者”(14节)。
有些教会教导说,为了胜过罪,我们需要圣灵第二次的祝福。众使徒却并没有这样教导人。保罗在《罗马书》第6章中说,基督徒已经向罪死了,不再活在罪的辖制之下。这正是约翰在这里所教导人们的。他说,当一个人成为基督徒后,罪的辖制就被打破了,在基督耶稣里赐生命的圣灵已经使我们脱离了罪和死的律了。这不是说,基督徒不再需要与罪争战了,不再有失败了,不再有软弱了,不再有被打倒的时候了。这乃是说,他已经进入了一个国度,在这里罪和撒但已经透过十字架的工作被打败了。他已经被内住在他里面的圣灵引导,得着了能力,使他能在这个世界上为上帝而活。
约翰说,这种对罪的胜利仍然在进行着。在第14节经文中,约翰说:“你们刚强,……你们也胜了那恶者。”信徒有源源不断的能力来战胜罪和撒但,因为上帝的圣言内住在他们里面。
这与诗篇作者在《诗篇》第119篇中的观点互相呼应:“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9,11节)。
我们若要在一个被罪和撒但统治的敌对世界上得胜,就必须牢记:当上帝救赎我们并赐给我们永生的时候,他已经赐给了我们能力,使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照我们所当有的方式来生活。他赐给了我们能力来胜过罪与撒但,过一种得胜的生活,好荣耀上帝。
尽管这个世界会用尽各种伎俩让年轻信徒离开基督,约翰却借着提醒他们,他们不仅是属上帝的儿女,也是基督的精兵,以此来鼓励他们,并向他们发出挑战:“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胜了那恶者。……你们刚强,上帝的道常存在你们心里。”换句话说,他们已经胜过了那恶者,并且仍将胜过他。他们乃是处在战斗的前线,因为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与世界、肉体及撒但争战。
虽然基督徒享受上帝的爱与赦罪的特权,但他同样也蒙召要打那信心的仗。在这场战争中,上帝为我们提供了诸般的鼓励。请记住,这事业是美好的事业;这仗是美好的信心的仗。
我们是在耶稣基督的带领下打仗,他决不会丢弃我们,也不会辜负我们。他已经战胜过我们最大仇敌,和我们兄弟姐妹以及我们信心先辈的大仇敌。
撒但是一位真实的敌人,不是一位假想敌。约翰写道:“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刚强,上帝的道常存在你们心里;你们也胜了那恶者。”请注意,人心里拥有上帝之道和胜过那恶者之间有一种联系。或许,约翰在这里所想到的是耶稣在旷野中所受的试探。在我们主开始公开传道之前,撒但曾经来诱惑在旷野中的耶稣,以三种不同方式要将这个世界的国度交给他。耶稣用圣经上的话,来回应牠每一次的试探:他三次谈到“经上记着说”,引用的是《申命记》中的话。耶稣已经将上帝的圣言隐藏在自己内心,每当试探临到的时候,他就有父上帝所赐的力量来打败仇敌。
靠着恩典,信徒同样会借着上帝活泼的道,就是耶稣基督,来胜过恶。约翰鼓励我们,向我们显明,无论我们在自己的天路历程上身在何地,上帝的圣言都能帮助我们识破撒但的诡计。 当为上帝所赐给你的一切感谢,并要努力在恩典之中长进。当充分利用你所读之书,所见之事,所听之道。当以成为信心之父为目标,并要求上帝赐下恩典,像信心之父那样来生活。
“父老们”哪,当屏弃那幼稚之事!“少年人”哪,要在基督里刚强壮胆!“小子们”哪,要顺服你们在天上的父!你们所有的人啊,都当牢记:上帝怎样救了我们,也要怎样建造我们,就是要借着他的圣言和圣灵。当查考圣经,依靠圣灵,仰望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