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频道 | 经典著作 | 圣经教义 | 释经研经 | 创造VS进化 | 奉献圣工 改革宗GAIGEZONG.COM
所在位置:首页 > 圣经教义 > 《真信心与得救确据》周必克(Joel Beeke) 著
真信心与得救
《真信心与得救确据》
——约翰书信注释
The Epistles of John
周必克(Joel Beeke) 著
目  录
 

第二十二章 怎样在确据中长进

  “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上帝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人若看见弟兄犯了不至于死的罪,就当为他祈求,上帝必将生命赐给他;有至于死的罪,我不说当为这罪祈求。凡不义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于死的罪。我们知道凡从上帝生的,必不犯罪,从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有古卷:那从上帝生的必保护他),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我们知道,我们是属上帝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我们也知道,上帝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能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上帝,也是永生。小子们哪,你们要自守,远避偶像!”——约翰一书 5:13-21

  约翰写作《约翰一书》的目的,就是要向信徒说明如何与圣父、圣子、使徒和众圣徒相交。他在信的结尾处提醒自己的读者,他写信的目的同样也是要帮助他们在信心的确据上长进:“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上帝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一 5:13)。

  约翰是作为一位充满眷顾之情的牧师写信给信徒的,他是那么熟悉他们,充满爱怜地称他们为“小子们”。他写信乃是要让他们确信自己在基督里的地位。上帝希望他们确实知道,他们是属他的,因为上帝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女生活在不确定中。

  有些人会问,“人怎么可能对永生有确据呢?这样的确信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呢?”是的,的确可能是属血气之人的揣测。不仅在约翰时代,而且在今天仍有许多人声称有这种确据,但他们的生命却没有为这一宣告提供支持。但是,约翰在这里所谈到的却是真正的确据,而不是属血气的推测。

  凡有了真确据的人都会盼望在确信中长进,好荣耀他们的救主和主。在确据中长进,对健康的属灵生活来说乃是至关重要的。你若一直困惑于如何获得这种确据,如何保持这确据,又如何在确据中坚忍,那约翰在《约翰一书》结尾处的几节经文中便为你提供了几种指导。

  借着祷告而有的确据

  第一种指导解释了祷告的作用。在14至17节经文中,约翰把祷告描绘成一种蒙恩之道,借此凡相信上帝的人便得以在毫无限量的确据中长进。他写道:“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约一 5:14-15)。

  约翰在这里的立论是,带着信心的祷告是建立在与上帝有确实关系基础上的。它不仅是建立在受造物与创造主之间的关系上的,或者说是罪人与救主之间的关系上的,而且是建立在儿女与父之间的关系上的。这种关系便会给我们以确据,使我们能够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的面前,晓得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14 节)。

  祷告并非仅仅是一种将我们的意志强加在上帝的意志上的方便法门。祷告是上帝使我们的意志降服在他意志下,降服在基督为主的身份下的一种方法。在这里,约翰提醒我们说,带着信心祷告的核心内容就是: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

  成熟的基督徒除了上帝良善、可喜悦以及纯全的旨意之外,别无所求。基督徒既然晓得父上帝爱他,并且他是属上帝的儿女,就相信上帝未尝留下一样好东西不给他的。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位成熟的基督徒祷告的核心都是“不是照我的意思行,而是照你的意思行。”

  唯愿我们晓得使自己的意志服从于上帝旨意的福分,又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上帝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我们。主耶稣曾经说过:“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 7:11)。这真理带给我们何等的确据啊!我们不仅晓得我们是属上帝的,也晓得上帝愿意在我们一生的年日中用好东西来祝福我们。

  为那犯罪的弟兄代求

  约翰接下来向我们说明了,一位基督徒的信心是如何透过为那些宣称自己相信却犯了罪的基督徒代求中成长的。他写道:“人若看见弟兄犯了不至于死的罪,就当为他祈求”,也就是说,他应当带着确信,照着上帝的旨意来为那个人祈求,“上帝必将生命赐给他;有至于死的罪,我不说当为这罪祈求。凡不义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于死的罪”(16-17节)。

  在这段经文中,约翰谈到了两种人,一种人犯了不至于死的罪,另一种人则犯了至于死的罪。这两种人行事为人都不像基督徒。在前面,约翰曾经论到那些“从我们中间出去”的人(约一 2:19)。真信徒愿意为对方求最大的善,因此若有人绊倒或是跌倒,我们的良心仍不愿放弃他是一位真基督徒的可能性。他或许不是一位真信徒,但我们仍会对这种前景深深忧伤。他曾经一度是我们中的一员,但此时却跑到教会外面和团契外面去了。

  约翰在第16节经文中所谈到的第一种类型的人乃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他们并没有犯下至于死的罪。他们没有亵渎这信仰。这些人是正在退后,变得越来越像世人,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失去了信仰的喜乐与平安。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失丧,因此约翰督责我们要为他们代求。上帝可能会回应我们的祷告,赐给他们新生命,或者是通过更新他们的生命,或者是给他们初信的信心。因为父上帝的旨意是不愿一人沉沦,所以我们便可以坦然无惧地祈求:“主啊,复兴他,更新他,带他回来。”

  真正的互相守望和彼此关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倘若我们看到了一位弟兄或者是姐妹犯了罪,我们不能对此议论纷纷,对其他人说:“你有没有听说如此这般的事情呢?”与此相反,我们应当私下里凭着爱心和这位犯罪的弟兄或姐妹说话,遵从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第18章15至17节中所设定的指导原则。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这位弟兄或是姐妹祷告。我们将这个人及其景况带到主的面前,因为上帝应许说,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他就赐下生命。认识到我们可以成为祷告的管道,上帝透过它来改变那些退后罪人的生命和心灵,这是何等令人谦卑和令人信服啊!

  约翰接下来谈到了那些犯罪“以至于死”的人,这个更加困难的例子;也就是说,那些犯了罪、没有任何合理的悔改与复兴希望的人。当放在第13节经文中和这卷书其余部分的背景下来看,这种引到死亡的罪,显然是那些假教师所犯的罪,他们因为教导耶稣基督不是上帝道成肉身的儿子,给基督徒带来了极大的挫折。这些假教师否认唯独在耶稣基督里才能找到救恩。因为这样做,他们彻底离弃了信仰,弃绝了他们曾经一度相信过的东西,也亵渎了上帝和他的仆人与百姓。他们正在危险地接近犯下那引到永死的罪,就是那种被称为“不可饶恕的罪”。他们因为公然否认基督,所以便自作孽不可活了。

  在约翰所谈到的“我不说当为这罪祈求”时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上,解经家们产生了分歧。约翰是不是说我们不应当为这些已经离开信徒团契的人祈求呢?有些解经家强调说,这段经文也可以从希腊语翻译成:“我不是说你应当探究这事”,意思是说:人们不应当试图找出到底谁犯了至于死的罪。从实际角度来说,要想确定到底谁犯了这样的罪,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作为一条普遍原则,我们应当坚持为每一个人祈求,记住宁可在爱心上犯错误,而不要在论断人上犯错误。

  约翰此处似乎在说,倘若你要为这样一个人祷告,此人用《希伯来书》第6章中的话说,乃是将上帝儿子重钉十字架,他曾经尝过天恩的滋味,却践踏了基督的宝血;那你就不能相信,上帝会回应人的代求,复兴这人的生命。尽管约翰没有禁止我们为这样的人代求,但他却对上帝回应这种祷告的期望做了保留。约翰不想激起人们虚假的盼望。但是,你仍然“可以”坦然无惧地相信,上帝会复兴一个犯了不至于死的罪,而且也没有公开践踏基督宝血的人。

  在这里,我们应当铭刻在心的真理就是,那些公然弃绝福音并践踏基督宝血的人处在怎样可怕的境地。第16节经文告诉我们,人们否认基督可能会达到得救无望的地步。它谈到了有人竟任凭自己刚硬的心,以致上帝竟任凭他们承受践踏上帝儿子的永远结果。罪是何等可怕!

  在确据中长进和代祷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上帝回应你的祷告时,这有没有帮助你自己的信心更加确信更加坚忍呢?哦,唯愿我们能够像苏格兰1843年的大分裂[1]的领袖托马斯.查莫斯(Thomas Chalmers)[2]那样祷告,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说:“求你叫我对实际祈求的真正回应敏感,好成为我在地上与我天上的救主之间相交的明证。”

  代求最大的祝福,就是在你为他人祈求时便归荣耀于上帝。上帝愿意你借着代求参与到其他人的生命中。你有没有为那些退后的人,或者是仍然没有悔改归正的弟兄姐妹代求呢?你没有为那些变得越来越世俗化的人,为那些留连于罪中的人代求呢?

  [1].大分裂(Disruption)是指 1843 年苏格兰教会与苏格兰自由教会之间的分裂。——译者注
  [2].托马斯.查莫斯(Thomas Chalmers 1780- 1847), 苏格兰神学家,自由教会的领袖——译者注

 

  将确据建立在基督徒生命的确定性上

  约翰接下来在第 18 至 20 节经文中告诉我们,如何在确据中长进。请注意,这三节经文是如何以“我们知道”开始的。约翰希望基督徒在确据中长进,在他书信的结尾给他们留下了三条无懈可击的确据:

  1.胜过罪。第18节经文中说,“我们知道凡从上帝生的,必不犯罪,从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有古卷作:那从上帝生的必保护他),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18 节)。约翰已经在《约翰一书》第3章9节中表达了这样的观念。此时此刻,约翰又提醒自己的读者要在与罪的争战中持守,好得着更大的确据。概括起来说,约翰乃是在说,一个已经蒙了圣灵重生的人便不会继续活在罪中,不会沉溺于罪中了。

  在第 18 节经文中,约翰谈到,“从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因为大多数手抄本都不包括“自己”,所以大多数翻译都只是说基督保守那些从上帝而生的人。当然,有大量经文支持基督是自己群羊的守护者(参见约翰福音 17 章)。另一方面,圣经也牢牢地抓住了一位基督徒应当保守自己这一概念。《提摩太前书》第 5 章 22 节中谈到了基督徒要保守自己的清洁,《雅各书》第 1 章 27 节中谈到了基督徒要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犹大书》第 21 节经文中则谈到了基督徒应当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爱中。总之,圣经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在我们保守自己的努力之后,乃是基督和圣灵的工作。

  你若是一位相信上帝的人,就会晓得:上帝若任凭你自行其事的话,你早就堕落了;但是,因为你蒙了上帝儿子的保守,所以你就不会永远离弃上帝,或是转回到你以前生活的老路上去连。“你们这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得前书 1:5)。保罗在《腓立比书》第2章12至13节经文中,对这一点做了非常好的总结:“就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

  众圣徒之所以能坚忍,乃是因为救主保守、护庇并托住他们。正如《帖撒罗尼迦后书》第 3 章 3 节中说的那样:“但主是信实的,要坚固你们,保护你们脱离那恶者(或作脱离凶恶)”。亲爱的信徒啊,主耶稣基督今日仍然在天父右边为你代求。基督若求圣父不让你被那恶者掳去,那你就可以放心,正如《约翰福音》第 17 章 15 节所说的,他为你所求的父上帝无不答应,又如《约翰一书》第 5 章 18 节中所说的,那恶者就无法害他。

  “略等片刻”,你说。“我想我乃是在与那恶者争战,牠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诚然,我们是在与撒但及其喽罗争战。诚然,牠想吞吃你,但你若住在基督里,牠就无法做到。你若是在基督里,那恶者就不能把你夺回去,再置于牠的控制之下。这节经文中“伤害(或作碰)”的希腊语单词意思是指,“使自己牢牢束缚于、附着于、或连接于某物之上”。约翰在其他地方唯一一次用到这个词是在《约翰福音》第20章17 节中;当时,耶稣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并对她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若是一位信徒,那你就不再处于撒但的辖制下了。撒但就无法夺去你的救恩,牠就不能再辖制你,不能严重伤害你,侵害你,或是让你犯罪了。

  虽然谈到了这些,但是魔鬼仍然是一个可怕的仇敌。正如马丁.路德的著作中所述的那样,“牠的伎俩和能力是大的。”魔鬼仍然会引诱你,试探你。约翰.班扬(John Bunny)曾经说到:“倘若有一种试探使我离开基督,那另一种试探就会抓住我。”你若还不晓得撒但的伎俩,那你就会因此而跌倒。你若没有坚持守望和祷告,那魔鬼就会引诱你去犯罪。但是,倘若没有你的配合,魔鬼是无法让你犯罪的。牠不能从里面来控制你,而是必须用外面的方式来工作。撒但用世界来引诱你肉体的欲望。假如你屈从于牠的试探,那应当负责就是你,而不是魔鬼。但是,当你仰望主耶稣的时候,他就会保守你免受那恶者的试探。我们“知道”,我们已经胜过了罪与撒但,因为基督乃是我们的守护者。

  2.属于上帝。约翰在第 19 节中文中谈到:“我们知道,我们是属上帝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因此,你若从上帝蒙了重生,便是属上帝的人。曾有几何时,你曾处在这世界中,处在那恶者的辖制之下。但此时此刻,你却是属上帝的人了,你有了一位不同的父亲,就是上帝;一位新的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一种新的影响,就是圣灵;一种新的标准就是上帝的圣言。你属于一个新的家,就是上帝的教会;有了一种新的目的,就是荣耀上帝;因为你现在是属于上帝的,你就必须像属上帝的人那样来生活。你断不可再像世界上的人那样来生活,因为你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了。

  在这里,约翰将信徒与非信徒之间作了对比。我们这些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乃是“属上帝的”。不信的人则是处在那恶者的辖制之下。“属上帝的”就意味着说上帝乃是你属灵生命和人之为人的源头。你处在他的怀抱中,因你凭着那约属于他。

  “我们知道,我们是属上帝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翰说到。基督徒晓得他们是谁,也晓得世界是谁。基督徒知道,罪并非是一种偶然染上的罪污,而是撒但在人们生命中掌权的标志。我们晓得,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乃是属上帝的儿女,而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人却处在那恶者的影响之下。因此,许多人认为他们是自由的,然而却被黑暗之子所捆绑。但是,福音却使我们眼睛得开,而且我们乃是自由之身,并在基督里,我们也会大有荣耀地宣称,“我属我的良人,我的良人属我”。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纵然有千般的吸引,不过是肤浅空虚的。你若借着在耶稣基督里的信心而归属于上帝,就当谨慎,不可像那些属世的人那样来生活。当像上帝儿子那样来生活,并且要从世界中分别出来成为圣洁。这不是说,你和世界上的人就没有任何的互动;而是说,你和我必须符合这个世界的形式。与此相反,我们必须更像我们的主耶稣。我们应当效法上帝,就是我们的天父,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乃是属上帝的。

  3.认识真实的上帝。约翰在第20节经文中谈到:“我们也知道,上帝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能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基督教的信仰乃是建立在真理的根基之上的。我们知道,上帝的道成肉身是真实的。上帝的儿子来了,赐给了我们悟性(或作理性,下同)。基督徒的生活首先起始于我们悟性的更新。

  基督使我们的眼睛得开,叫我们得以认识他。因此,第20节经文说到:“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上帝,也是永生”。约翰和其他相信上帝的人所经历的这种对基督以及在他里面的亲密认识,并非某种依靠自身经历所获得的东西,而是上帝所赐给他们的(太 16:17)。我们所拥有的哪一样不是从父上帝哪里领受的呢?我们若有什么可夸的,在上帝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事上就不诚实。因此,约翰提醒我们,我们可以靠着在真知识中持守继续在确据中长进,就是我们已经胜过罪、我们乃是属上帝的人,并且我们认识这位真实的上帝。应当抓住这些真理,就是圣灵在我们里面所成就的。寻求更丰富地认识它们。

  确保确据

  约翰使用了一句充满爱心的劝勉,叫我们要保守自己的心,这是他书信中的一句附言,“小子们哪,你们要自守,远避偶像!”(21 节)。用一句话对希腊原文进行直译,就是:“要保守自己远避偶像”。约翰所想到的绝不仅仅是第一世纪异教徒的偶像崇拜[3]。他在这里无疑是指,由诺斯替派和那些假先知所推出的关于上帝的虚假观念,也就是对属世之事的贪爱。

  [3].参见徒 15:29;19:23-41;林前 8:4,7;林后 6:16。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诱惑。今天,与约翰所处的时代一样,偶像崇拜依然泛滥。有许多住在非洲和亚洲的基督徒,无疑还有其他地方的基督徒,与那些拜偶像的人比邻而居。今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虽然自称为基督徒,但仍深陷于某种形式的偶像崇拜当中。

  在西方文化中,我们必须牢记,偶像崇拜并非仅仅是指向木头或石头偶像屈身下拜。偶像崇拜的核心在于,给予任何东西或任何人本来属于基督的地位。偶像崇拜,或许是把本来属于上帝的地位给予了人,譬如配偶或孩子。偶像崇拜或许是对某个国家的关注或事业的关注超过了对上帝的关注,或是对某个令人难以忘却的家,或是一种时髦轿车,或是一种爱好如园艺或者阅读,或是某种肉体躁动的情欲。通常而言,偶像崇拜就是过分关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自义,名誉、声望或是快乐。或许,是将我们自己所强加的某些关于上帝的观念,或是我们对上帝的属灵经历的观念,放在了优先地位上。或许是敬拜我们自己的宗教或是神学,而不是宗教或神学中的上帝。偶像崇拜,不管是某种精细的东西也好,还是某种粗糙的东西也罢,或是某种福音派宗教所提出的东西也罢。不论它是什么东西,假如它变成了一种控制我们生命的东西,并僭越了基督的位置,那它就是偶像崇拜。

  我们是不是与偶像有牵连呢?我们有没有将别的人,或是某些东西,摆在了基督的前面呢?我们有没有让世界上财务,诸如电脑、我们的工作、或是我们的教会工作,超越了我们与基督之间关系这一优先位置呢?

  约翰知道,问题的核心到底是在哪里。“要保守自己远避偶像”,他告诉我们说。没有任何人能代替我们做这件事。我们必须坚忍地保守自己的心,因为偶像崇拜乃是一种遍及各处的诱惑。这样的坚忍会增强我们信心的确据,因为我们晓得,属灵的警醒乃是圣灵救赎工作所结出的果子。

  我们可以通过活在与上帝之间的正确关系中,借此来保守自己,而它所带来的就是靠着在各各他荫庇下的蒙恩之道来生活,好叫偶像崇拜在任何诱惑人时,我们就可以认清它们的本来面目。唯有十字架才能使我们保守自己的良心、心灵、身体、情感和能力,使我们能够像约瑟那样说:“在这家里没有比我大的;并且他没有留下一样不交给我,只留下了你,因为你是他的妻子。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上帝呢?”(创 39:9)。

  我们愿意自守,远避偶像吗?惟愿我们牢记关于我们自己、我们的堕落倾向、还有我们在上帝里的稳妥的真理。惟愿我们寻求与父上帝相交,住在基督里,被圣灵充满,爱真理和行真理的恩典。惟愿我们的生命以三一上帝为中心,他爱我们,为救我们差下自己的独生子,他赐下圣灵内住在我们里面,并且将来有一天他要带我们进入他永恒的同在中。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