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频道 | 经典著作 | 圣经教义 | 释经研经 | 创造VS进化 | 奉献圣工 改革宗GAIGEZONG.COM
所在位置:首页 > 圣经教义 > 《真信心与得救确据》周必克(Joel Beeke) 著
真信心与得救
《真信心与得救确据》
——约翰书信注释
The Epistles of John
周必克(Joel Beeke) 著
目  录
 

第十七章 为何要彼此相爱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并且认识上帝。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上帝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约翰一书 4:7-12。

  这几节经文所提出的是合乎圣经的敬虔的核心与荣耀问题。它们与生命、能力和荣美一起跳动。约翰描绘了成为上帝儿子所带来的果效,同时继续探讨他从《约翰一书》3:1 节就已开始讨论的这一主题。正如在第 3 章中的情形那样,这几节经文以及第4章随后的经文都描述了从一位真正属上帝的儿女生命中所流露出的果效:遵守上帝的诫命,彼此相爱,信心的确据,上帝住在他百姓中间,他的爱在他们里面得以完全启示出来。

  然而,在《约翰一书》4:7 节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段落。约翰并没有将儿子身份的标记与诺斯替派还有非信徒的标记做对比,而是此时将他一直都在阐述的主题作了应用。

  每一卷新约书信都是以应用结尾的。这位身为使徒的圣经作者要向我们表明,基督教的目的就是要实践出来的。约翰同样也想教导我们,在上帝的经纶中,除了将所领受的教训活出来以外,并没有给任何教训留下余地。

  约翰在这段经文中,开始就劝勉众信徒要彼此相爱:“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7 节)。这种爱包括了彼此尊重,看对方为宝贵,按上帝的命令来善待他人,并为对方寻求最大利益,将对方的最大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这一切真理,甚至更多真理,都在十字架上彰显出来;在十字架上,基督表现出他甘心乐意、自我牺牲、恒久忍耐和富有果效的爱,这件事对我们的理性提出了挑战。这正是约翰为什么接下来会说:“亲爱的弟兄啊,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11 节)。约翰乃是在敦促我们,要在我们彼此间关系中彰显出那表明我们真正是属上帝、蒙恩得救且罪得赦免的儿女那种爱来,我们已经在耶稣基督的大爱中有份。约翰告诉我们,“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

  在《约翰一书》3:16-18 节中,使徒约翰告诉我们说,基督徒应当有一种奉献、舍己的爱,使我们愿意为基督里的弟兄姐妹舍命。这种爱就是愿意为整个家的益处而舍命。在《约翰一书》4:7-12 节中,约翰提出了三条理由,激励我们要彼此相爱。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上帝就是爱,因为上帝爱我们,因为上帝的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

  爱从何而来:我们爱,因为上帝就是爱

  约翰在第 7 节和第 8 节经文中说到,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上帝就是爱。他写到:“我们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

  约翰对爱的论述中第一部分内容乃是基于上帝永恒的本质。约翰说:“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上帝就是爱。”他又着重加上了一句“因为上帝就是爱”。爱不是上帝所作成的某种东西,它乃是上帝之所是。在他永恒的存在和本质中,上帝就是爱。

  在新约圣经中,其他论述也告诉了我们上帝之所是。在《约翰福音》第 4 章 24 节中,主耶稣告诉那位撒玛利亚妇人说,上帝是个灵。他是无形、无象的灵。在《约翰一书》第 1 章 5 节中,使徒约翰告诉我们说,上帝就是光。光所描绘出来的上帝是一位拥有知识与智慧的灵,他的圣洁和纯全没有瑕疵,在他并没有转动的影子。《希伯来书》第 12 章 29 节则告诉我们,我们的上帝乃是烈火。他那焚烧性的圣洁,要么是炼净我们,要么就是摧毁我们。所以,上帝是灵,是光,是焚烧的烈火,此时此刻他是爱。

  爱与圣洁在上帝里面并不矛盾,上帝的其他属性也不会与爱这一属性相矛盾。上帝所作的一切都是爱,因为他就是爱。上帝的爱,乃是一种圣洁的爱,而不是一种盲目和放纵的爱。上帝的圣洁和公义不是冷漠和随心所欲的;他的圣洁是充满爱的圣洁,他的公义是充满爱的公义。

  上帝是一位慈爱的上帝。他的荣耀便是他所行一切事的终极目的。上帝以自己为乐,上帝爱他自己,因为他配得这样的爱。在三位一体中,爱在神性的每个位格中互渗。圣父爱圣子与圣灵,圣子爱圣父与圣灵,圣灵爱圣父与圣子(约翰福音 3:35;14:31)。上帝爱自己的选民,就是他在基督里所拣选的、要拯救的那些人,用他爱自己圣子的大爱来爱他们(约翰福音 17 章)。这样,拣选就已经被恰当定义为:上帝在永恒中便将自己的大爱加在了那些他已经拣选出来要拯救的那些人身上。

  “上帝就是爱”。他自由、出于主权又充满恩典的大爱在爱我们的时候已经采取了主动。上帝的大爱乃是一切基督徒爱心的源泉。一切的爱都是从上帝来的。

  约翰在这里所说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属血气的、出于人意的爱。当人们结婚之后,他们便会认为自己的爱可以征服一切。他们在结婚之后不久,就会认识到人的爱有自身的局限。约翰说,我们需要一种更加深厚的爱。我们所需要的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 13 章中描绘出的那种爱,这种爱并非生来就内住在我们内心的。我们乃是从一个永不干涸的泉源那里来汲取这爱。我们若要像上帝所定的意思那样彼此相爱,就必须从上帝大爱的泉源那里来汲取这爱。

  约翰论到,因为上帝是爱,所以凡有爱心的就“都是由上帝而生,并且认识上帝。”与此相反,“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换句话说,你若自称是属上帝的人,认识上帝,又是上帝家中的一员,但却对上帝的百姓没有爱心,那你就是在自欺其人。你就是在试图用一种你完全陌生的语言来讲话。

  贯穿这一卷书信,约翰都在教导“样式”乃是关系的明证。我们真正与这位永生上帝有联系并且属于他的最大证据就是我们有他的样式,尤其是在操练爱心上。约翰说,凡有爱心的就是由上帝生的。我们生来便如此邪恶,以致无法承担上帝的大爱。马丁.路德曾说,罪使我们画地为牢,我们出于血气无法用一种无私、自我牺牲的爱来伸开双手对待他人。但是,当上帝的圣灵闯入我们的生活,而且我们“从上帝而生”的时候,上帝就向我们表明了他在基督里对我们的大爱。上帝在我们内心种下了一颗新生命的种子。他在我们内心激发出一种对那些属基督之人的爱心。圣经不允许我们只与上帝有一种形式上的关系。很有可能,一个人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教会服侍和祷告会,每天都有规律地读经,还会教导并宣讲圣经,但却不认识上帝。倘若你的生命中没有彰显出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爱,哪怕是模糊的也罢,那我们就不能自称是基督徒。

  约翰.欧文曾说:“基督徒的爱就像屡屡阳光,是无法关住的。它不会选择照在某个人身上。”我们的爱不应当仅仅照在那些我们以为配得的人身上,因为到底谁才配得上帝的大爱呢?我们的爱应当照在每个人身上,因为上帝自己就爱世人,甚至差他的独生子来拯救他们。爱,正如公义一样,乃是基督徒生命的胎记。上帝就是爱,约翰说,所以我们也必须把这种爱传递出去。

  爱的样式如何:我们爱,因为上帝爱我们

  第二个我们应当彼此相爱的原因,约翰说,就是上帝先爱了我们。在第 9 节至 11 节经文中,我们看到:“上帝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上帝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

  “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翰得出结论说。试想一下这个小小的词“这样(so)”。约翰乃是在呼应自己福音书中的话“上帝[这样 so]爱世人”。他接着告诉我们,上帝的爱竟愿差下他的独生子到世间来,救赎这个世界。上帝之所以倾天国之所有,差下这位宝贵的救主,虚己放下天上本有的荣耀,乃是因为他是这样爱我们。

  上帝差他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乃是为了要担当我们的罪所当得的公义审判(10 节)。这就是为什么约翰说“这就是爱了。”我们充其量,极其高,尽其佳,竭其粹,仍不过是罪人,当受上帝震怒的审判。但是,他爱我们。并且,上帝为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要我们有一颗彼此相爱的心。正如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1]所言:“没有一个曾经来到十字架前,并见识了上帝那无法测度、我们所不配得的大爱的人,会回到一种自私的生活中。”

  假如说罪使我们转向自我、画地为牢的话,那十字架就使我们离开自我,朝向上帝,朝向上帝的世界。借着这些真理,约翰使救赎真理成为我们活在基督里的根基。这种使人过一种实际的、效法基督的生活的伟大动机,就是十字架的真义所在;因此,任何无法爱他人的举动,都可以追溯到他没有明白十字架真理这里。基督的十字架若抓住了我们,那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会改变。

  “十字架不是别的,乃是披上血肉之躯的爱”,撒母耳.卢瑟福(Samuel Rutherford)[2]曾经写到。约翰说,这爱就“向我们显明了”。妙之又妙的是,上帝竟然爱我们这些不过是罪人的人。这就是福音的荣耀、奇妙、隐秘和荣美之处。

  [1].约翰.斯托得(John Robert Walmsley Stott,1921-)当代著名福音派巨匠,其重要著作有《罗马书》、《使徒行传》、《以弗所书》、《见证基督》.——译者注
  [2].撒母耳.卢瑟福(Samuel Rutherford,1600?–1661)苏格兰长老宗著名神学家和著作家,有基于《申命记》注释的政治神学著作“Lex, Rex”(法律即王),其中提出了一种有限政府和立宪主义的政治主张,是对当时"RexLex"(朕即法律)的驳斥,其他著作有 Selection from his Letters,Tryal & Triumph of Faith ③ Christ Dying, and Drawing Sinners to Himself. ④ A Survey of The Spiritual Antichrist.——译者注

  在《罗马书》5 章中,保罗告诉我们,上帝已经爱了我们,不是在我们的生命悔改归正之后,不是在我们变得好一点之后,而是“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我们只有在逐步明白罪的乌黑、丑陋、肮脏和堕落之后,才会开始珍惜上帝所彰显出的大爱。我们只配死亡和进地狱。但是,上帝竟然向我们彰显出他的大爱来!谁能明白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对我们的大爱之妙呢?

  “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这就是爱了”(10 节)。

  显然,上帝爱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先爱了他。因着血气,我们恨恶上帝,从他面前掩藏起来。唯有靠着恩典,我们才能透过基督来爱上帝。我们之所以爱上帝,乃是因为他先爱了我们。

  我们里面没有任何东西,我们已作的事、或可能作的事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上帝爱我们。他之所以爱我们,乃是因为他定意要这样做。爱,是他对我们主权的态度。他爱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可爱,而是因为他就是爱。我们的罪只能招致他的厌恶,并激动他将那硫磺火湖的分给我们,但他的爱是这样伟大,竟然亲自担当了我们的诅咒与刑罚。在基督里,上帝所赐下的大爱达到了极致,以致他牺牲的大爱也到了极致。他将自己一切最好的全都赐给了他所见到的最恶的人,就是像我们这些只配进地狱的人。这种充满恩典的爱,我们所不配得的爱,便激励我们向其他人表现出我们的爱来。

  爱如何增长:我们爱,因为上帝的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最后,约翰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要彼此相爱,是因为上帝的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从来没有人见过上帝,我们若彼此相爱,上帝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约一 4:12)。

  在《约翰福音》开头一章中,约翰说到,“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 1:18)。上帝是一位人所看不见的上帝,但是他却差遣自己的独生子,为童贞女所生,道成了肉身,成为我们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在基督里,我们得以看见了上帝的荣耀。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但是我们若彼此相爱,我们便晓得上帝住在我们里面了。

  更重要的是,上帝的大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也就是说,它开始在我们里面成熟、丰满、结出果子来。约翰使用了一个用来指某种生物成长、成熟并结出果子的希腊语单词。他的用意不是想说,这种爱在这一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是不成熟的。

  约翰乃是说,我们若彼此相爱,其他人就会从我们身上看见上帝。他们就会看到上帝的大爱在我们身上得以结出成熟的果实,因为上帝已经定意要在自己儿女身上并透过他们来彰显出自己的大爱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上帝的大爱若还没有从他儿女身上反射出来,就仍未达到完全。上帝的大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或许更确切一点说,是“在我们中间”得以完全。试想,有一个圆,假如你打破了这个圆,那它就不完全了。一个完全的圆对很多东西来说都有用途,而一个打破了的圆却毫无用场。

  上帝和他的众儿女就是一个爱的团契。基督徒若不能彼此相爱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上帝的大爱就仍未达到完全。世人见到那些没有爱心的基督徒,便看不到相信上帝有任何吸引人之处。它所看到的是不完全的。但是,当圣灵促使上帝的百姓在彼此相爱的恩典中长进时,上帝的大爱便得以完全了。

  今天,对于福音主义来说,圣灵的工作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两三代人之久远离任何与基督教有关的东西。孩子们是在一个没有听过耶稣的氛围中长大的。在许多教会里里外外,圣经仍是一本没有打开的书。有许多尚未归信的人并不读圣经,也不坐在台下听任何人宣讲上帝的圣言。他们得以认识上帝的唯一途径,就是从基督徒身上看见上帝。就像保罗写信给哥林多的基督徒的那样,“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人们通过在那些认识上帝,属乎上帝,并且爱上帝的人身上,便得以逐步认识上帝。

  我们必须彼此相爱,因为上帝就是爱,因为上帝已经爱了我们,因为上帝的大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对那些失丧的人来说,我们的爱必须成为一种不可战胜的吸引力。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