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或作“教会”;下同),和他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恩惠,怜悯,平安从父上帝和他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太太啊,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我们若照他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我们)所做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上帝;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但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都问你安。”——约翰二书 1-13
在第二封书信一开头,使徒约翰就称自己为“长老”,这个词要么是指一位教会领袖,要么是指一位长者。这可能不是指约翰除了使徒身份以外,还是他所属的地方教会中的一位长老。最有可能的是,“长老”是因为约翰在过去几十年中对教会强有力的影响而获得的一个称号。
《约翰二书》是写给“蒙拣选的太太和她的儿女”。有许多人苦思冥想,这位太太和她的儿女到底是何许人也。有人说,是约翰所熟悉的某个家庭的成员,或许甚至还因为姻亲而与约翰有联系。又有人说,这位太太是约翰的妻妹,因为在最后一节经文中称之为“姊妹”。
另一些人则认为,约翰对这些词的使用是象征手法,称呼另一间地方教会及其成员的。因为不管是在旧约,还是在新约中,都将上帝的教会或立约的一群人做人格化处理[1]。今天,我们常常会把教会称为一家人,尤其是将选民的教会称为基督的新妇。许多人在谈到教会时,常常用“她”而不是用“它”。因此,约翰用阴性名词来称呼教会的说法(见1节、4节、13节)是可靠的,正如新约中的其他作者所作的那样(如弗 5:25-33)。
[1].何西阿书 1-3;以弗所书 5:25-33;哥林多后书 11:2;彼得前书 5:13;启示录 19:7-9;21:2。
这封书信始终没有明确谈到个人信息(这一点与《约翰三书》形成了显明对比),这就支持了约翰乃是写给一间地方教会的观点。而且,在这封书信中第二人称单数代词(见 4,5,12 节)向第二人称复数名词转变(见 6、8、10、13 节)的情形重复出现,这便表明,约翰可能想到的是一间教会,而不是一个人。
对这些观点中到底哪种观点正确,这一点相对并非那么重要,因为这封书信的内容既可以适用于基督徒家庭,也可以适用于作为基督之家的教会(来 3:6)。圣灵之所以将这封书信包括在圣经正典中,乃是因为它与任何时代的教会和信徒都有关联。
这封短信的核心主题可以用整篇书信中不断重复出现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真理”。这两个字乃是指使徒性的真理,也就是由基督交付给约翰及其使徒同伴的教训。约翰在第 9 节经文中同样也用到“基督的教训”这几个词。请注意,他谈到:“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上帝;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真理”同样也是指这位三一上帝及圣经中的一切教训,它们启示了圣父透过基督并借着圣灵所成就的救赎恩典中为罪人预备的救恩。约翰告诉我们说,圣父宣告真理(约 1:18),圣子就是真理,并带来了真理(约 1:17;14:6),圣灵则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这位圣灵引导信徒认识真理(约 8:32),遵行真理(约 3:21),并住在真理里面(约 8:44)。整个基督教就是建立在上帝圣言中的真理根基上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真理不是用对与错的方式理解的,而是用相对方式理解的。相对主义在媒体上大行其道。人们没有像上帝看待真理那样来认识真理,而是将它视为两种互相冲突立场间的某种调和。但是,相对主义却并不适合于十条诫命,或是圣经中的任何诫命。倘若你像一位相对主义者那样来思考问题的话,那你就没有办法说犯奸淫总是错的,而过一种圣洁生活总是对的。你就无法说,偷盗总是错的,而诚实生活则总是正确的。你只能说,有某些条件或情形决定了某些东西是否正确。奸淫——或偷盗,或杀人,在某种条件下是正当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是错误的。它可以今天是正确的,而明天就是错误的。
我们生活在一种情境伦理(situational ethics)的文化氛围中,但这并非圣经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是基督徒思考问题的方式。当我们转向圣经,并看到上帝对真理的教训时;此时,什么是正确的便是真理,因为这是上帝的真理,而且是上帝所持的意见。任何与上帝的真理相抵触的都是错误的。
当约翰与其他使徒将上帝的圣言和基督的教训称为真理时,他们乃是在用一种绝对标准在说话。他们谈到的某些真理放诸任何地方的人、任何处境、任何时代而皆准,因为这是上帝所“启示的真理”。这一真理不是人发现的,而是借着那些将其记载下来的众先知和众使徒从上帝而来的。上帝已经保存了这真理,好叫我们在每次阅读圣经时,都可以与“真理”会遇,对约翰来说,这终极的真理就是基督(约 14:6)。
关于真理问题,约翰在这封书信中谈到了三件事。让我们来逐一对其进行考查。
基于真理的问安
约翰在第1至3节经文中的问安方式,也是第一世纪晚期其它信件典型的问安方式。但是,问安的内容却使它非同一般,具有明显的基督教特色。
早期基督徒彼此之间的问安方式都有一定之规,无论是在见面时还是在书面上都是如此。他们会用诸如:“愿你们平安”,或“愿主快来”(Maranatha)。他们的问候方式反映了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有趣的是,同样的问候方式在教会历史上也不断出现,尤其是在教会复兴时。例如,在二十世纪中期,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Scottish Hebrides),信徒间通常会用这样一个问题来互致问候:“今天,你与上帝同工了吗”。在 1859 年的复兴中,基督徒在问候时,常常会问:“今天,你听到好消息了吗?
约翰显然愿意用谈论真理的方式来向众信徒问安,在前三节经文中,他四次谈到了真理。他也以同样的方式为《约翰三书》做了开篇:“作长老的写信给亲爱的该犹,就是我诚心(原文也可译作“在真理里”)所爱的”(1 节)。约翰以真理为要务,表明了他对真理的热爱,以及他与异端作斗争的决心。在约翰时代,有许多假教师正渗透到教会中,他们在信徒中间引起混乱,并传播谣言。约翰觉得有负担,确保信徒能明白真理与虚妄之间的区别,好让真理的火炬能够传给下一代人。
请注意,约翰诚心爱众信徒(或作‘在真理里’)。他说道:“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或作‘教会’),和他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约二 1:1)。这是一个多么个性化的问候!约翰写信给那些在基督里的人。他深爱这些信徒,而他们在主里也彼此相爱。真理在他们心里和生命中是活生生的,这就明确地把他们界定为基督徒,同样也把他们同那些假教师分别开来。
今天,在这样一个被很多人称为“普世教会时代”的年代中,人们往往会以牺牲真理为代价,将合一强加在认信的基督徒身上。然而,任何与他人的合一若不是建立在真理根基上,就不是基督教的合一。我们若是在这一点上都要让步的话,那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置身于波浪翻腾的海上,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在何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身之所终。最终,我们就会再也不知道真理为何物了。在第 2 节中,约翰表明了对信徒的爱,“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约翰明确表示,基督徒之间的彼此相爱要扎根在真理里面。作为属上帝的儿女,上帝并没有告诉我们,因为我们的银行余额相同、个性融洽、或志向相同,就要把对方当作是基督徒来爱。凡是已经认识耶稣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人,以及那些希望用毕生来传扬这真理的人,就会“为真理的缘故”彼此相爱。真理住在我们里面,并要永远与我们同在,约翰说,因此它应当成为在爱里将我们维系在一起的纽带。
假教师之所以轻易就会放弃真理,乃是因为他们在真理里面没有扎下根来;而真信徒之所以能坚忍,则是因为靠着恩典,他们持守基督圣言的真理。主耶稣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1-32)。
在第 3 节经文中,约翰对信徒发出了一种典型的神学化的问安:“恩惠,怜悯,平安从父上帝和他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这种问安包含着一种祝福。约翰之所以强调“真理和爱心”,是因为两者是借以领受上帝祝福的大背景。
呼召人行真理
在第 4 节至第 6 节经文中,约翰恳求自己的读者要遵行真理。他首先谈到了自己因受书人遵行真理而有的喜乐:“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4 节上)。当约翰的读者持守上帝圣言中的教训,遵行它们,并按照它们来生活的时候,他就感到欢喜快乐。他们遵行真理,使约翰由衷地感到喜乐,正如这会使任何一位真正的牧师喜乐一样。一位牧师与其说会从教会人数增加,从一座新建筑,或是增加的薪水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倒不如说他在看到自己所服侍的会众遵行真理时的快乐。一位牧师内心真正的喜乐来自他看到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效法基督的形象。真信徒乃是忠心牧者真正的工价。
你有没有因为遵行真理的缘故给教会的带领人,还有你的父母带来喜乐呢?约翰在第 5 节和第 6 节经文中说到:“太太啊,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我们若照他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遵行真理,终将借着彼此相爱表现出来。遵行真理就是按照上帝的命令来生活,这条命令用乃是“爱”这个词来概括的。
约翰在《约翰一书》2:7 至 8 节着重谈到了爱的命令,而此时他再次谈到了这个问题,说自己要引入的不是一条新命令,而是一条旧命令,是信徒从起初就已领受了的命令。这条命令乃是出自救主自己的口,它是上帝自己的话,是以旧约圣经中的要彼此相爱的劝勉为根基的(利 19:18;申 6:5),并且在耶稣基督以身作则所树立的最高标准中得到了彰显(约 13 章)。
此时此刻,约翰告诉众信徒,他们若遵行真理,上帝的爱就会四围环绕他们,并要使他们住在他的家中。在这样的相交中,他们就会领受上帝所赐的彼此相爱的能力,就像基督先爱了他们一样。我们若彼此相爱,就会把基督所赐给我们的性情彰显出来。真正的彼此相爱就是互相珍视对方,将他们看为带着上帝形象的人,照着上帝的旨意来为对方寻求最大的善,又照着上帝的吩咐来对待对方。这包括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为他们祷告、给予他们,带着恩慈与体贴、彼此饶恕和忍耐的心肠来彼此服侍。它意味着,要彼此意念相同,情感相通,有难同当,有利共分,恐惧同担,盼望同享。
通过所有这些方式,我们便被分别出来,成为属上帝的百姓,因为这样的爱便明确显明我们乃是属上帝的百姓。就像主耶稣所说的那样:“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 13:35)。我们若没有彼此相爱的心,那我们自称是耶稣基督的门徒,或自称行在上帝圣言的真理中,就变成了言之无物的东西。虽然口口声声宣称真理,却没有彼此相爱的行动,便是彻头彻尾的自相矛盾。因此,“太太啊,我现在劝你”约翰说,“我们若照他的命令行,这就是爱。”
告诫不要背离真理
在第7节至第11节经文中,约翰发出了一个警告。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必须“遵行真理”的原因:“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请注意,这一节经文是以“因为”开头的。约翰谈到,之所以要遵行真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世界上已经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了。在约翰所处的时代,这些教师们宣称说,耶稣基督不是道成了肉身来的,并且说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约翰说,这些人背离了基督的教训,而要保守人们抵挡这些假教训的唯一方法就是认识真理并遵行真理。
在第 8 节经文中,约翰接着便解释了为何我们必须坚持真理的原因:“你们要小心[要当心],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作我们)所做的工,乃要得着满足的赏赐。”使徒们借着宣讲真理来建立教会。此时此刻,约翰乃是说:“你们若离弃真理,就会崩溃!”我们必须持守真理,好将真理的亮光传递给下一代人,让它就像当年使徒们从基督口中领受真理时那样灼灼闪亮。
我们必须与上帝的圣言紧密地联系起来,必须将自己的生命交托于宣讲、教导和研究在耶稣基督里所启示出来的真理。我们若没有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儿女,也就是上帝和基督的儿女,充其量也就只能得到模糊的真理了。这样,我们就是把一盏已经暗淡无光的灯传递给他们,以致他们再也无法看见真理的明光照耀了,而这样的福音也就根本不是什么真理了。今天,在我们的土地上,这种情况已经在发生。有许多教会都在教导这样一种兑了水的真理,以致再也无法听到出于上帝主权的恩典(Sovereign grace)之声,还有那经历性的真理之声的回响。我们必须彼此警戒,正如约翰所做的那样,说:“当持守住圣经中闪耀的亮光。当让上帝的话成为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正如威廉.布里奇(William Bridge)[2]所写的那样:“你若保守真理,真理也必保守你。”
我们若保守真理,约翰说,就必得着“满足的赏赐”。这种赏赐不是说我们赚得了救恩,而是说从忠心服侍而来的恩典的赏赐。凡是看真理为宝贵并不断遵守这真理的人,就会得着恩典的赏赐,主耶稣要夸奖他说:“好!”那些为自己而活并教导假教训的人,就会失去这样的赏赐(参见太 7:21-23)。
有些信徒发现很难接受这种赏赐的观念,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怎样的罪人。但是,主耶稣却常常谈到赏赐[3]。与新生命和救恩不同,赏赐是可以失落的。当一位信徒没有活在真理中,就如爱所示范出来的真理中时,他就会失去赏赐。假教师会通过败坏我们所作的工作,使我们感到灰心丧气,并伤害我们的团契等方式,毁掉这种赏赐。
[2].威廉.布里奇(William Bridge,约 1600 - 1670),英国著名清教徒神学家,是一位“独立教会”的牧师、讲道人,在查理一世时期曾经流亡到荷兰的鹿特丹,他还曾经出席过“威斯敏斯特大会”(Westminster Assembly),反对长老制教会治理模式,一生曾著有许多神学与政论性著作。——译者注
[3].参见马太福音 5:12;6:4、6、18;10:41-42;16:27。
接下来,约翰在第9节经文中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必须常守这真理”的理由。他说:“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上帝;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约翰在自己的第一封书信中澄清说,常守这福音的真理乃是真信心的标志(约一2:18,19,22,23)。约翰断然决然地说,凡不守基督教训的人心中就没有上帝。他们不是属上帝的人,也不是真基督徒。但是,凡持守基督教训的人,就有父,也有子,并要享受其中诸般的益处。持守这真理乃是真信心至关重要的标记。 最后,约翰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不能与那些败坏真理之人相交的理由。他谈到:“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10-11 节)。人若将基督徒之间的相交给予那些异端,就只能起到肯定他们所传异端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欢迎那些假教师进入属灵的团契中,约翰说到。我们不应该帮助他们传播谎言。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与这样的人说话,不去与他们理论,不去纠正他们的错误,不去寻找机会来光照他们,并把他们带回到真理的知识上来。但是,我们却不能将他们当成是真基督徒来欢迎他们,进入我们的家中和教会中。我们同样也不能祝福他们在其所从事的工作、差传和所行之事上成功,因为他们你是与那位恶者牵连在一起的。他们乃是在恶行上有分;而且,我们若欢迎他们,我们也就会这样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避免与那些试图败坏真理的人在属灵上相交的原因所在。不然,我们便是在黑暗中来坚守真理了。
贯穿《约翰二书》通篇,约翰都是在鼓励众信徒要常行在爱中,同时也劝勉他们在表达自己的爱时要小心谨慎。有了真理,却没有爱,只能产生严酷;但是,有了爱,却没有真理,则会导致假惺惺的感伤。绝不能把行在爱中与行在真理中两者割裂开来(见弗 4:15)。
结尾的话
约翰最后的几句话充满了温情。“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但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都问你安。”(12-13 节)。约翰盼望与众信徒当面谈论,而不是书信往来与他们相交。但是,无论是用哪种方式,都是靠着圣灵,他盼望与自己在信仰里的弟兄、姐妹相交,就像他们一道享有圣父和圣子间的相交一样。约翰在真理里面爱他们。
你爱真理,并与众圣徒相交吗?你关心保守真理吗,关心在爱中宣讲真理吗?你是不是像约翰那样,努力在“现场且面对面”地这样做,而不是通过信件与邮件往来的方式呢?你认识到福音才是唯一能拯救罪人的真理吗,你有没有盼望“当面”与这些人相交呢?
假如你还没有认识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我恳劝你要逃避魔鬼的谎言。你当逃避任何告诉你只需“作一个好人”就可以进天国的教训。你也当逃避那认为只要你参加教会并领受圣餐就可以进天国的观念。你当确信真理,并要借着真理心意更新而变化(罗 12:1-2)。除了认识耶稣基督是主,绝不以任何其他事情为满足。这样,“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2),并且你要“为真理”而活(约二 2)。 |